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静心的书 > 第十章 是一味药(第1页)

第十章 是一味药(第1页)

。谁有病?谁没病?

有个笑话:某公交车上,由于拥挤,一男一女发生了身体接触。女的当即骂道:“你有病啊?”男子故作厚道,回问:“你有药吗?”全车人窃笑不已!女的更生气了:“我是说你有精神病!”男的继续装傻:“我是有精神病,你能治吗?”人们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嘿嘿地笑个没完,连公交车司机都笑得停下车来,趴在方向盘上全身上下抖动!这下,女子干脆气得歇斯底里地大喊:“你们都有病!”

什么叫“有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笑话中的女子说的大概没错。因为WHO指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按照这一标准,大多数人可不就像笑话中的女子所说的那样--都有病。

先说躯体上的病。每个人只要活到一定的岁数,小到感冒发烧,大到住院开刀,他大都得过一些病。有些慢性病甚至会伴随人的一生。有些遗传病则是从父母赐予我们生命那一刻就根植于我们身上。看似健康的人,也不一定就绝对健康。比如我,十多年没吃过一颗药片了,但慢性咽炎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推而广之,张三可能有脚气,李四可能有灰指甲,王五则可能受过严重的内伤,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虽然病在我们中间分布得如此广泛,但我们却总是本能地忽视它。比如中国人往往用“生老病死”来代替“人生”,但中国人实在不好伺候,一个只有四个字的词,其中就有两个字说不得(病和死),有些女同志甚至连“老”也不让人提,害得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埋怨一下我们的老祖宗:当初为什么要发明这么一个不受欢迎的词汇?你直接用“讳疾忌医”一词代替不就得了!

其实,病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福祸总是相依的,病也不是一点儿“好处”没有。星云大师就曾在书中指岀,病至少有六点价值:一、病能让人知道保健的重要性;二、病能让人忍耐勇敢;三、病能让人顿悟;四、病能让人看透人生;五、病能让人珍惜生命;六、病能让人省思未来。老百姓也常说:破罐子经熬。有些人虽然体能不好,身体欠佳,没有身体强健者活得滋润,很多美食不能吃,很多事情不能做,但因为病时刻“提醒”着他们,他们反而能在病病歪歪中终其天年。而那些习惯了人们羡慕眼光的“强人”,却往往因为小病小灾的不当一回事儿,最终积小病成大病,即使能逃得病魔之手,也往往因此一蹶不振。当然,我们不应该为有病而高兴。那样的话,就真的“有病”了。人们常称病为“病魔”,能及早把它驱除一天是一天,千万不要以病为美。

其次是心理上的病。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2004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12000余名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半身人”用双掌撑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岛天泰体育场的主席台。这个半身人来自澳大利亚,名叫约翰o库縄斯,天生没有下肢,但是他却用双掌走遍了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大师此外,他还是全大洋洲的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是游泳健将,甚至只用两只手就能开汽车。

“大家好!”打过招呼,库绽斯拿起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边比划边说:“从一出生我就是个悲剧,当时我只有矿泉水瓶这么大,两腿畸形,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岁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库绽斯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其间,观众们的掌声几乎就没停过。最后,库绽斯突然举起手里的一件东西说:“我非常感谢青岛朋友的热情招待,我下榻的宾馆条件非常好,但有一样东西让我不知所措,服务生却每天都会把它放在我的床头。‘’说完,库绽斯把他说的东西扔向了听众席,原来是一双一次性拖鞋。听众席一片肃静。

“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堤斯大声说。听众席上立即爆发起一连串的喝彩声,紧接着是长久的掌声。

库提斯还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无疑,库绽斯所谓的“残疾”,指的是我们心理上的不健全。大家都多多少少存在些心理疾病,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无病呻吟,而且越是高端人群,这种现象越是普遍。而那些真正有“病”的,有资格“呻吟”的,反倒把嘴闭得紧紧的。应该说,现代人压力大是明摆着的,但现代人的压力大多也是自找的。如果你只是个小资,你就过一种适合小资的生活不就得了?何必一边囊中羞涩、一边苦大仇深呢?当然,诚如网友们所说,不想成为大款的小资不是好小资,但也需明白,很多大款之所以能成为大款,就在于他们没有太多的小资情调。你在喝咖啡时,他在努力;你在为电视剧中的女主角流泪时,他在努力;你在西藏某地观光浏览时,他还在努力……

最后要说的是社会的病。其实我们已经在很多章节中从侧面提到了它。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成功学、拜金主义、官场智慧等等愈演愈烈,唯独没有人愿意提提道德,提提做人,即使提也是为了利益开道,“做事先做人”嘛--把人做好,你就能把事情做好。换言之,如果做好人跟做事不直接挂钩,大家是不是要做个好人还得两说!但你绝不能认为这不正常,否则就是你不正常,你“有病”!

综上,谁有病,谁没病,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我衷心地

希望我们的社会多几个健全的人,那样就不枉我在这里写下这篇“有

病”的文章啦!

2。吃苦就是吃补

去年冬天,笔者的老婆得了感冒,我去药店买药时,她特意叮嘱:要同仁堂感冒颗粒,要不苦的那一种。我立即去附近一家药店购买,结果被告知:只剩苦味的了,甜味的都卖完了。我心想,“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再说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苦点儿没什么不好。当即买了两盒。可回到家,老婆一看包装,便把两盒药砸向我的脑袋,表示坚决不喝。看在她生病的份上,不跟她计较,可一连走了几家药店,依然买不到甜味的同仁堂感冒颗粒。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私人小诊所买到一盒,老婆倒是满意了,我却差点儿被冻感冒!

这件小事,不仅证明了男人到底有多难,也从侧面说明,这世上怕吃苦的人绝不止我老婆一个,不然为什么走了好几家,都只剩下苦味的同仁堂感冒颗粒呢?

世上的人,都喜欢尝甜头,都不喜欢吃苦。如果说大人不喜欢吃苦药是不成熟的表现的话,那么小孩子们也不喜欢吃苦药并且会把药吐岀来,则是人类的本性流露。人们不仅讨厌吃苦药,也不大喜欢苦味的食品。不然,怎么会有那句俗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唯独没有喜好吃苦的地方。为这,有人还编了个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最不好吃?苦。

问题是,我们不喜欢吃苦,苦就不会伴随我们了吗?我们想逃避

苦,苦就会放过我们吗?当然不会。人生就是五味瓶,从我们庭生的那一刻起,五味瓶即告打破,酸甜苦辣咸便摆在面前。你可以讨厌苦,但你无法逃脱它。苦,就是人生的伴娘,除非你不出生,否则你必然要受苦、吃苦。正因此,有人干脆称人生为苦旅。

其实人生未必是苦旅。静下心来想想,苦不过是人生五味的五分之一,吃到甜头就高兴,吃到咸、辣、酸也能勉强接受,唯独不认同苦,这不是苦的事情,而是我们的心理有问题。而心理有问题无疑也是很苦的,所以,不认同苦无异于自讨苦吃。

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其实苦远不止磨炼人格那么简单,苦也是成功的发动机。吃苦就是吃补。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只有一个,哪一行的状元都不是那么好当的。想从多如牛毛的准状元当中脱颖而出,你得有自己的绝活。任何一门绝活,都得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有些高难度的绝活,比如某些武术、杂技中的绝技,甚至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不间断练习才能练成。我们读武侠小说,里面动辄说某某神功练至第九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人类几千年来所干的事情无非两件--逃避苦,追求甜。人人都喜欢吃甜头,再甜也不嫌甜;谁也不喜欢吃苦头,再少的苦也是苦。如果不是为了“思甜”,人们是连“忆苦”都不愿意忆一下的。但实际上,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腻,甜也不例外。而苦,则是生活的必要调剂元素,没有苦,甜又从何体现呢?所以,明智的人不仅会正视生活中的苦,没苦时,还会自找苦吃。

历史上最具说服力的人无疑是越王勾践。为雪洗战败之辱,他睡在柴草堆上,吃最粗糙的米饭,而且每次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然后大声地问自己:“勾践,你忘记了战败的耻辱了吗?”接着自己再像模像样地回答:“没有,我没有忘记!”每天做这样的功课,他吃饭、

睡觉时都会下意识地想着怎么发愤图强。经过长期发奋,终于打败了吴国。之后,他就再也不睡柴草,尝苦胆了。因为没必要了。在勾践看来,苦就是苦,乐就是乐,人吃苦是为了换回享乐。如果吃苦换不回享乐,那还吃苦干什么?

这种理念一点儿也不高明,不过在群众中却很有市场。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简单来说就是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这类人士自然是不必再吃苦的。如果有人成功了还在受苦,那绝不是作践自己,而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那么,什么理念才称得上高明呢?很简单,以苦为乐。

唐朝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史料记载,有一次,贾岛骑着驴赶路时,在驴背上忽然诗兴大发,得了两句佳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接着,他嘴里嘟嘟嚷嚷,手上比比划划,开始琢磨全诗。小毛驴失去了控制,径自前行,结果不小心冲撞了时任长安市长刘栖楚的仪仗队。没素质的刘大人一发火,便把贾岛送进了大牢,关了一晚上。但第二天出狱,贾岛反倒春风满面。为啥?因为他在牢里也没闲着,把那首诗反复修改了多遍,最终达到了留传青史的程度。这首诗便是那首著名的《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蜂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挽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比这首诗更著名的是那首《题李凝幽居》。当时贾岛同样是在骑着毛驴赶路,走着走着就做起了诗,得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自己念叨了几遍,觉得第二句中的“敲”字不如改用“推”字,再一想,又觉得用“推”还不如用“敲”,犹豫不决,便不断地做着推、敲的样子。小毛驴再次失去控制,冲撞了大文豪韩愈的仪仗队。

好在韩愈不仅有文化,也有素质,没和他计较,还帮他确定下了用“敲”字为好。这也正是“推敲”一词的由来。

在不懂诗、不爱诗的人看来,为了一首“烂诗”中的一个“破字”绞尽脑汁、像个神经病,还为此坐了牢,这简直是没事找事。但在诗人眼里,这非但不是一首烂诗,一个破字,而是他的灵魂所在。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很苦,很无聊,在诗人则是莫大的冲动和燃烧,一旦达到燃点,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甜蜜,而这种甜蜜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能够从一般人认为的苦中品岀甜来,那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境界。可以说,如果你能从苦中品出甜来,你便懂得了生活。

3。把难过交给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