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成功赢在转折点什么意思 > 第六章 要坚持但也要懂得及时转弯(第1页)

第六章 要坚持但也要懂得及时转弯(第1页)

-第六章要坚持,但也要懂得及时转弯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决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对待,毕竟我们没有所谓的万能公式。唯有变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是一座灯塔,在黑暗中,它能让你感到光明与希望;变通是一双翅膀,在山穷水尽时,让你柳暗花明。如果不想像小螃蟹那样原地踏步,请带上变通的翅膀吧,成功就在转角处。

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我们办事情不可一条道儿跑到黑,要使活动方案有足够的弹性,有几个备选答案,在形势有变时,能够进退有路,应付自如。

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到齐国作人质。楚怀王死,太子要辞别齐王回楚国,齐王不许。齐王说:“你给我东地五百里,才放你回去,否则,我不放你走。”太子征求太傅慎子意见,慎子说,应该答应献地。这样,太子以献地五百里为代价回到楚国,即位为王。很快,齐国派兵五十乘来楚国索取土地。楚王问慎子说:"齐国派人索要土地,我们该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朝见群臣,令他们各献计策。"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寡人得以返国为王,是因为把东地五百里许给了齐国。如今齐国派人索取土地,如何是好?"子良道:“大王不能不把地献给齐国。大王身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已经答应献给具有万乘之强的齐国五百里土地,如果食言,便是不守信义,言而无信,以后便无法同诸侯结盟缔约。大王可以先把土地献给齐国,而后再进攻齐国。献地于齐,这是讲求信义,然后再以武力夺回,这也无可非议。因此,臣以为应该献出东地。”

子良退出,昭常入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使者来索取东地五百里,该怎么办呢?"昭常说:“这地不能给齐国。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有广大的地盘,如今割去东地五百里,便使我国少了一半,为此,虽有万乘之国的称号,连千乘的实力都没有,决不能给。臣请求镇守这东地五百里。”

昭常退出,景鲤入见楚王。楚王问:“齐国派人来索取东地五百里,这可怎么办?"景鲤说:“不能把地给齐国。不过,我们楚国也难以凭自己的力量保住这块地盘。大王身为一国之尊,金口玉言,答应把东地五百里给齐国而不兑现,天下的人都会说您不守信义。可是楚国又难以独守此地,因此,臣请向西求救于秦。”

景鲤退出,慎子入见楚王。楚王便把三位大夫的计策讲给慎子:“子良见寡人说不能不献东地,可以先献后施武力夺回,昭常见寡人说不能献出东地,昭常愿意守住东地,景鲤见寡人说不能割地于齐。不过楚国无力独守,臣请求救于秦国寡人用他们三人中谁的计谋更好呢?"慎子答道:”大王可以将三人的计策同时采用。"楚王顿时变色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允许我效法他们的说法,说完了大王就知道三计并用的可行性了。大王发子良车五十乘,次日起兵,北面献地五百里给齐国;然后,派昭常为大司马,令他前往镇守东地,明天让他动身;派遣景鲤率五十乘,向西去秦国求救兵。楚王依从慎子的计谋。子良到了齐国,齐国使人接受东地。而昭常却对齐国派来的使者说:“我奉命镇守东地,并且与东地兵存亡。我这五尺之驱,六十之龄,以及三十余万楚国将土,甘愿为守东地而献身。”齐王对子良说:“大夫您来献地,却又让昭常守住东地,这是为什么?"子良说:"臣是传达楚国之君的意志,而昭常是假借王命。请大王进攻东地,征讨昭常。"可是,齐国大军还未到达齐楚边界,秦国就派了50万大军到了齐国的右部边界,说:”齐国阻止楚太子归国,又要攻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这是不仁不义之举,如果停止用兵,也就罢了,否则,我们就与你们决一死战。"齐王惊恐异常,赶紧请子良回国,又向西出使秦国,以解举国之难。就这样,楚王未动一兵—卒,而使东地无损。

慎子为保住楚国东地五百里的做法,堪称一绝,这不是一手准备,而是多手准备,真是周到细密。

“智者之举,必因时。时不可必成。”意思是说,聪明人的行动,是顺应客观形势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偶然性很大,并不是绝对确定、不可移易的,出人意料、瞬息万变也是常有的事。为此,我们办事情、想主意,活动方案应该有足够的弹性,有几个可供选择项,这样,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便不会因为某一方案的失败而一筹莫展。俗话说的“狡兔三窟,免去一死”,就是这个意思。慎子方略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此。

围绕着楚东地五百里的归属问题,慎子和其它大臣们的共同思想是,既不承担言而无信的骂名,又不交出东地五百里。为此,先派子良到齐国转交土地,以此证明楚王是守信用的。在此之前,先派昭常保卫这块土地,他以大臣忠君保国的名义去做,既无损楚王的威望,又可保证土地的安全。这两个计策,实际上可成为第一方案的两个方面。昭常自告奋勇地保卫东地,说明他对保卫东地五百里不受外来侵犯很有信心,再加上面对外敌侵略,楚军上下都会产生强烈的民族情绪,杀败齐军,保住东地是可能的。但齐国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楚齐交战,也可能楚败于齐。为防止这一结局,便制定了应急方案,即求助于秦。慎子筹划的这一方案,确实是很完美的。但后来事情的发展比预想的顺利,齐楚还未交手,秦军就到了,从而加速了整个过程。

“有备无患”,看似人人皆知,实际上有些人遇到具体问题,就会头脑发晕,犯下大错。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多方准备即为一种特殊的防患术。

中国有句古话:“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所以。但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只有善于变通,才能取得成功!

生命因灵机一动而改变

人生的大门有时是没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段极富哲理的话:有的门是推开的,有的门是拉开的,如果你拼命地去推那应该拉开的门,除非你将门毁坏,否则你将无法通过它。确实,如果你最初就选错了开门的方法,只有以变化自己为途径,才能通向成功。

所谓变通,顾名思义,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哲学家讲:“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我们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采取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积极应对,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

三国时的曹操堪称是一个懂得“变通”的典型代表,他“割发代首”的故事被认为是“智慧”的体现。

曹操在征讨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将士经过庄稼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律斩首。一日,曹操正骑马前行,一只斑鸠突然从庄稼地之中飞了出来,曹操的马受惊蹿入了庄稼地,踏坏一大片正在生长的麦子。

曹操立即叫来了行军主薄,要求对自己按照军法从严处置,主薄显得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已经下达了禁令,然而自己却违反了,如果不做处罚的话,又怎么能够服众呢?"他立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曹操便顺水推舟,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

死",过了一会儿,还是拿起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代首。”随后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更加敬畏自己的统帅,再也没有出现过不执行命令的现象。

曹操“割发代首",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同时也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目的。这正是变通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求学,找工作,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面对看似复杂的压力,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的路。虽然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积累财富,但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灵活、辩证的思路。

我们需要一种比较清晰的思路,从众生的各种劳碌方式中,找到那条最短最简单的成功之路,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材。”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编号是第一千万个,即使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想成功就应该出奇制胜,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这才是大智大勇者所为,也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欧洲某地一家书店有三种书积压非常多,再不卖出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书店老板决定低价出售,能赚多少是多少。

就在老板决定低价出售之时,有位员工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将此书赠给总统一本。几天之后,书店便派人访问总统“看了有何感受?"总统因忙于公务>^艮本没有时间看书,只得礼节性地回答了一句“此书不错书店如获至宝,立刻打出"总统最喜欢看的书"的牌子,很快这本书就被抢购一空。

不久,这家书店又如法炮制,把第二本书赠给总统。总统听说上次被人利用,这次非常气愤地说:“此书糟透啦!”没想到这比上次更神奇,人们蜂拥抢购,都想看看“总统最讨厌的书”究竟有多糟糕。

当书店将第三本卖不出去的书拿到总统面前时,这次总统一句话都不想说。谁知这又成了最成功的广告一“总统都说不出评语的书!”就这样,多年积压的书全部都顺利兑换成了钞票。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把它看成是一则寓言也没有什么不可,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山重水复疑无路”与“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多数时候总是形影不离。

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之间仅一步之遥,甚至是一纸之隔。只是这“一步”或“一纸”不一定在你的正前方,它可能在你的左边,也可能在你的右边,还有可能在你的身后一这时不妨蓦然左顾、蓦然右盼、蓦然回首一下,说不定转机就在这一刹那。

有一本名为《一遍就通》的书,讲述了“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通”的道理。书中指出:什么不可阻挡?变通不可阻挡!什么是无敌的?变通是无敌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是什么吗?有人说是变色龙,也有人说是天上的云,还有人说是女人的心。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应该是水。水是什么?诗人说,“水是音乐,泉水叮咚,沁人心脾”;科学家说,“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农民说,“水是庄稼不可缺少的东西”;防汛指挥部的人说,“水是洪水猛兽”;军事家说,“水是百万雄兵,可以淹七军”。然而,我却说:“水是变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能像水随着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该聪明时聪明,该模糊时模糊,该行动时行动,该停止时停止,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善于变通的人,是不会死钻牛角尖的,他们懂得此路不通就换一条路,并且能够釆取行动以抓住机会,也就是说,他们绝不会一条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变通的智慧。

撞到南墙就拐弯

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我国古书《易经》上也说:“穷则变,变则通。”的确,天无绝人之路,必要时转个弯,总会走向成功。

“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许多人口中的美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闻名于京城的臭豆腐与王致和的失败是有很大关联的。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谋生。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想起来时,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他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

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口,没想到,所有人在捂着鼻子尝了以后,都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美味可口。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慕名前来品尝美味的臭豆腐,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还被列入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被称为“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属。

因为一次失败,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在人生路上,如果必要,要学会转个弯,把失败作为成功的新起点,选择新的目标或探求新的方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