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无话,落笔都是莲花;似笑非笑,已把红尘看罢;
若即若离,哪求洞明世情;亦曲亦直,随风自有大侠。
——秦 朔 《第一财经日报》社长、总编辑
天骄的文字会让我猛然记起韩国强的哲学专业背景,他的诗人身份,他曾汲取精神养分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以及某种超越于世俗之外、与生俱来的反叛和不羁。甚至有过一两次,他的文字让我深感无地自容。
——陆 晔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令人欢愉的文字的反面,我同时也读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焦虑、恐慌、偏执、嫉妒、破碎、空虚、易怒、贪欲等社会底色、生命隐疾的嘲讽、调适与圆融,他“骑字飞行,接近湛蓝”,我们却大可把这本书放在洗手间里,把其当做网络时代的便条集,在你暂时离开电脑如厕时随便翻阅,照样能享受上网的乐趣。
——陈朝华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
这本书收录了一则“一个少年的孤独背影”,大概不单是一个诗人的复杂情绪,也是所有在城市中不得不过着迁徙生活的人们的情绪。
——李多钰 原《新京报》副总编辑 TIMEOUT 主编者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在前面的话
写字几乎算不上一门手艺,因为你不能靠着它吃饭。很久以前,我同时应付过七、八个专栏,后来习惯了在网上信手涂鸦,还开了博客,理所当然地推掉了所有的专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不必命题作文,也不必顾忌人民币。
这一路写来,因为有了随心所欲的自由,也因为早年诗歌生涯所遗留下来的写作惯###,我的文字变得越来越清简,也越来越跳跃。
我少年时代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梦境:无数的文字像鸟群,在天空中飞行。以至于,我也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骑字者”。
作为骑字者,驾驭文字本身,就是莫大的快乐和荣耀。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对这样的文体很不习惯。
我这么蜻蜒点水、皮里阳秋,其实是在做排除法。我尊重所有读者的智商,不明就里的,对于此类文字之云山雾罩颇不耐烦的,尽可以扬长而去。
也有朋友鼓励这样的文字,他们拥有与我相近的价值观、相近的阅读背景、相近的###情。他们与我会心不远。
我不是一个擅长一本正经说理说事的人,诸如传播价值观之类的宏大叙事我不在行,这应该是大师们的作为。
事实上,从明清至民国,所谓的###灵小品,从来都不稀缺。可能越是厚重的年代,越是需要轻松;而现在,大家的心态都很轻松,反而更偏向于厚重的读物。
正如王尔德说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们对事物的价格一清二楚,但是对它们的价值却一无所知”的时代。置身于这个时代,只有自然与艺术的养份,那些音乐和文字,才能赐予我们安慰。
让我们活得灵魂一些,离价值更近一些。
骑字飞行,接近湛蓝。
首骂与首夸
我的大学同舍,白手起家,资产过亿了。
这位同学,骂人一绝。特别是骂手下员工,可以持续数个小时的唾沫横飞。
一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改竖飞。
二二三四,再来一次,又换斜飞。
据说现在,他人老体衰,唾腺紊乱,观之横飞,忽焉斜飞,常让手下员工避之不及。
在他成为上海首富之前,毫无悬念地,被我们誉为“上海首骂”。
骂谁不重要,关键是骂这事本身,充满了仪式感。
就像我们经常###地,充满仪式感地夸人。
曾有一度我是上海首夸。
到现在当真的人已几近于无。
搞得我,闲来无事只好夸夸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