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空看整个筒子楼就像一口井,红砖房屋一间挨着另一间,长长的走廊串联着两边的房子。
这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十足,一回来走廊两边的人都能看到,纷纷打招呼。
“林婶,回来啦?”
“卫国妈,你这是买了什么回来啊?”
越过长长的走廊,林母一笑着和邻居回应一边往里走,等到推开木门后,她才卸下脸上的笑容,疲惫的放下手中的菜篮。
她开始熟练的把洗菜、切丝、炒菜,不一会儿,两道“热腾腾”的炒菜就做好了。
在升腾的热气中,她忽然鬼使神差的想到,已经很久没有人叫她李胜男这个名字了。
李胜男是她爹给她起的,在一群“招娣”、“盼娣”、“念娣”中独树一帜。她也有气性,从小就要做的比男生好。她不是家里第一个孩子,而是第四个。前面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在战乱中稀里糊涂的死了。
连怎么死的都不记得了。在动荡的年代,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小的时候,母亲就刮她鼻子,夸她聪明,会挑时候来。
她出生的时候,战争的硝烟已经离开,她的出生是个好兆头。家里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还是把她养大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不是个男孩。
所以她爹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李胜男。这个名字包含一种隐含的期待,这种期待让李胜男从小就要强,她要比所有的男孩都厉害。果然,不管是洗衣服做饭还是读书写字,她都能做的最出色。
父母也时常夸她懂事能干,每当这时,她总会挺直了腰板,仿佛只有这样才没有辜负胜男这个名字。
从会走路起她就会干活。一开始帮着家里擦桌子扫地,稍微长大一些,洗衣服做饭就接过手。整条街上,没有比她更乖巧懂事的孩子。她一直是街坊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很爱她。
她现在还记得过年的时候,父亲会牵着她的手,走到街上买糖葫芦,这是一年到头她唯一一次吃到糖葫芦的机会。甜甜的薄冰和酸溜溜的山楂结合在一起的酸甜,那种冰凉又甜蜜的味道在她心里珍藏了很多年,一直忘不掉。
生日的时候,母亲都会带她去羊肉馆,要上一碗乳白鲜嫩的羊肉汤,一定要让老板多加些汤。羊肉汤里面有羊肉、粉丝和豆腐等。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整个人的身子都暖和了。母亲会让她先吃,等她吃饱后才会接过碗,拿出自家蒸杂粮馒头泡在剩下的汤里面,然后把她剩下的汤喝的一干二净。
她知道有些人私底下笑她傻,因为她是二十六才结婚的。
这在这个年代,说的客气一点也是老姑娘。
但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家里本来就穷,母亲后来生了小弟,小弟身体也不好。
在这座城市里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家,一家四口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后来发生变动后,人们给他们在巷子里分到一间瓦房。
虽然房子还是很小,但全家人都很激动兴奋。以前贫穷的身份,也成了“光荣”的象征。父亲尤为高兴,这证明他当初坚定地选择留在城市,不回乡下种田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也因此他们全家成了城里人。在这个城市总算有立足之地了。
紧接着周围开始建厂子,开始招人。她手脚麻利,又读过几年小学,顺利的考上了服装厂。小弟就欠点运气,每次招工考试都通不过,小弟不爱学习,也懒得做事。
事情似乎也是在那个时候变味的。当时她二十岁了,按道理怎么也应该找人相看。她长得漂亮又有工作,巷子里面喜欢她的男孩子也不少。父母也曾打趣过她要嫁给谁。但是从小弟没找到工作后,家里就几乎不提这个话题了。
家里有两个正式工人,她们家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能吃饱饭,不用每天忙里忙外的干活肚皮还是空的。从她找到工作后,李母就放弃在外给别人浆洗衣服、缝补的活,不让她再操心家里面的大大小小。
其实不结婚也很好,虽然随着周围的姐妹一个个都嫁出去后,她有些不安和孤单,但是她始终记得父母对她的疼惜,家里还有一堆事,她不能这样嫁出去。
家里粮票还是不够用,父母四季衣服要添置,小弟结婚要置办,还需要准备彩礼。。。。。。她在心里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街坊邻居当面夸她孝顺,不舍得离开父母,背地里面说什么她也管不着。
一眨眼,她竟然二十六了!她内心有一种不安和恐慌,父母不会留她一辈子吧。
她很爱父母,他们并没有抛弃她,也没有给她取“招娣”、“念娣”那样的名字。但是父母终究会老去,弟弟也应该成家,她该怎么办呢?
这种不安她不敢透露给父母,她是要强的。可是这么多年邻居的闲言碎语和别人的异样眼光,让她心里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丝怨恨和怀疑,父母是爱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