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驭心——把自己拉回来
到了山顶人才会发现,错误的路和正确的路往往就差那么几步。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曾于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演讲)
北宋时,有个名叫“无德禅师"的高僧,他有个弟子叫元持,修行多年,却始终没有更深的体悟。这天,他找到老师,说:“师父,请您慈悲开示我,是不是我有些必修课程没修,所以才会用功多年,一无所悟?”
无德禅师说:“你不找我我也要找你了。你要看管好自己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约束好口中的一条虫,同时还要不断地斗一只熊,看护好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自己哪有什么鹫、鹿、鹰、虫,只好继续请教:“师父,我孑然一身来此,并不曾带什么动物……何况,我问的是参学的必修课程,与您说的那些动物有什么关系?”
无德禅师含笑解释道:“两只鹫,就是你的双眼,你要警戒它们,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的双脚,你要把持住它们,非礼勿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你要像熬鹰一样,让它们经常工作,非礼勿动。口中的一条虫,是你的舌头,你要紧紧约束它,非礼勿言。一只熊,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杂念、妄想,非礼勿思。一个病人,就是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对于修行,这些实在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什么叫修行?简单来说就是在努力追求的同时约束自己。我想,无德禅师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明白了:你这个元持,修行多年,却没什么收获,不是路子不对,也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你不能在努力精进的同时,约束好自己的思维与言行。连自己的身心都控制不住,还谈什么觉悟?觉悟了又能怎样?只会危害社会。
这位元持后来怎样了呢?至少笔者除了这个公案外,没有找到与他有关的更多内容,看来最终还是没能把握住自己,枉费时光。
与无德禅师差不多同一时代,还有一个叫石巩的禅师,他的故事也颇具启发意义。有一次,当时还是个低级僧人的他在厨房里帮厨,他的师父进去了,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石矶说:“我在牧牛。”师父又问:“怎么个牧法?”石巩说:“当它走入草地里时,我立即把它拉回来。”师父听了嘉许道:“你是真的懂得牧牛之道了。”这师徒二人是在说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对出家人来说也好,对普通人来说也罢,我们的心就好比驯化的牛,要尽量约束它,不让它踏上草地,因为在这里,草地是诱惑的象征,一旦它耐不住诱惑,踏上草地,就赶紧把它拉回来。再说简单点,它强调的是自律意识。康德说的好,人不自律,那就得劳烦“他律”。“他律"就是纪律和法律。有些人看似能逃脱法律制裁,但法律之外,还有天谴和良心的折磨。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懂得及时悔改,及时把自己拉回到正道上来,事情往往到不了数十年努力与坚守化作东流甚至身败名裂的严重程度,这也是我们在这里强调自律的初衷所在。
说到这里,不妨提个小问题:石巩回答师父的问题时,为什么单单回答“牧牛”,而不是“牧羊”、“牧马”等等呢?其实,这并不是石巩信手拈来、随口一说,而是其来有自的。在很多佛教典籍中,牛都被用来比喻众生的佛性。中国禅宗史上,流传有一组重要的图画,叫《十牛图》,也就是十幅与牛且主要是牧牛的连环画,普遍的解释认为,这就是将禅宗倡导的悟道直观简化为十个阶段,关于这十个具体阶段,我们不必详述,我们只需懂得,先哲之所以以放牧为背景,阐释修行,就在于两者有着共通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过的,修行者,一定要管住自己,就像牧童管住自己的牛一样,不使其乱蹿乱跑。同时,这组图画也暗示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尤其是在修行的初级阶段,牛,也就是人心,被杂草,也就是各种诱惑所扰,在所难免,关键的是要及时约束自己。
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不仅凡人难,就连唐僧那样的高僧都难。在《西游记》里,唐僧看似胆小怕事,除了执着、慈悲之外,一无是处,风头被三个徒弟抢得一干二净。然而依禅宗的思维方式来看,《西游记》还是一个人的旅行,孙悟空的桀鹫不驯,猎八戒的奸懒馋滑,沙和尚的愚痴我慢,都只是包括玄奘法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有的人性的弱点;各路妖魔,暗喻西行途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与磨难、打击;那些香艳的妖与人,则代表诱惑;师徒四人与各路妖、人的每一场戏,都只是玄奘法师一个人内心天人交战的艺术化写照。所以,在《西游记》中,作者给孙悟空起了很多名字,其中就有一个叫“心猿”,这个名字出现了不下十数次,白龙马则称“意马”,这两位组合起来,就是“心猿意马气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西游记》中的一个著名妖怪:牛魔王。用一些学者的话说,牛魔王这个妖怪是“不同凡妖”,它是《西游记》中少数没对唐僧肉起过兴趣的妖怪,而且在500年前,它还是孙悟空的结拜大哥。它能当大哥,靠的不仅仅是岁数大,而是武功及法力,这在“正义力量”收伏它时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按《西游记》中的描写,为捉拿牛魔王,仙佛两界共出动了五路大军。第一路:取经队伍,孙悟空、猪八戒二人的猴猪组合;第二路:原在兜率宫当值,后被贬下凡的土地所率领的阴兵;第三路: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第四路:四大金刚率领十万佛兵,于四面八方布下天罗地网,让老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五路:托塔李天王并哪吒三太子领率的天兵天将。此外,还命过往虚空一切神众都留步帮打。面对五路神佛的围斗群殴,牛魔王现出本相,也即一头千余丈长、八百丈高的大白牛,拼命血战,但终因
体力耗竭,被照妖镜困住,做了俘虏,皈依佛门,最后成了正果。
另有学者在别篇文章中指出,《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是有后台的,没错,这牛魔王就是其一,那么,它的后台是谁呢?其实就是如来。确切地说,它就是如来的那颗心。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在于佛经中常以大白牛比喻修行上的最高境界。谁是佛教中修行境界最高的呢?自然是如来佛。谁是《西游记》中的NO。1呢?还是如来。另外,我们前面讲过的禅宗连环画《十牛图》,十幅图的内容也是一个渐进地由大黑牛变成大白牛的过程。当然,变成大白牛并不是最高境界,真正的境界是“人牛俱忘”,即《十牛图》中最后那幅图,既没有牛,也没有牧童,只有一个大圆圈。结合这些,可以说,大白牛其实是佛祖心生杂念、境界下滑的产物。“派出佛兵”一事则是辅助线索。整个《西游记》中,只有这么一回。这并不是说牛魔王特别厉害,不派出十万佛兵不行,而是暗示,这牛魔王是佛祖的心,只有佛祖能收回它。这与《西游记》中其他一些天尊、菩萨的坐骑、童子偷偷下凡作乱,最后又被本人收回,是一个道理,只是比较隐讳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包括佛祖在内,也有管不住自己的心的时候,我们凡人有些违规逾矩,实属正常。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心里设下十万佛兵,只要自己的心一乱,就立即去讨伐它,降伏它,切莫让它扰乱了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