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覆灭时,满族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悲剧,这并不代表载沣对此就不会担心,实际上,载沣一直以来都在担心民国政府秋后算账,一直都是低调做人,但没想到这一遭还是没躲过。
“呵呵,这并不是失信于天下,徐某既然是民国的总统,那就应该顺应民意,只要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赞成的,徐某都应该为民做主,这也是徐某这个总统的本分。”徐世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政治家嘛,撕毁协议什么的太正常了,都是自带“唾面自干”特殊技能的,根本就不当是回事。
徐世昌其实也是腻歪透了,如果有机会,徐世昌不介意对前清那些遗老遗少下手。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客观背景和刚成立民国时已经有所不同,清帝国已经没人怀念,所以这个紫禁城就成了民国脸上的一个大伤疤,就算是徐世昌下令把溥仪从紫禁城赶出去,现在也没人会认为徐世昌是乱臣贼子,只会认为徐世昌这是顺应民意之举。
“你,你若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你是要遭报应的,你是要遭报应的,你一定会遭报应的!”载沣失魂落魄,嘴里喃喃自语,到了最后突然失控般的大喊,可见受刺激之深。
清政府现在几乎已经丢掉了一切,没有了军队,没有了政府机构,没有了民心,载沣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谴”上,希望老天爷能为他们做主。
呃,估计载沣是忘了,“老天爷”这是汉文化中的神,满人的神话中好像没有老天爷,有的只是“萨满”。
真是可惜了的,对于汉人来说,“萨满”没上过封神榜,没有丝毫威慑力的。
“把人弄走,当班的军官是谁?记大过一次,谁允许他随随便便把人放过来的,真是不知所谓,惊扰了陛下的圣驾怎么办?”徐世昌不理会已经半疯的载沣,把秘书叫过来狠狠一顿训斥。
载沣毕竟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否则负责值守的军官也不敢随便把人放过来,至于惊扰了秦致远的“圣驾”那就是随口胡扯了,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还没放在秦致远眼里。
不过听到徐世昌这么说,秦致远倒是也没反对,还对一脸苦逼的秘书笑了笑聊作安慰。
那边马上就有几名士兵过来,不顾载沣的嘶喊和载沣随从的阻拦,连拉带拽的把人弄走赛车上,然后一溜烟的就没了影。
“呵呵,陛下,让您见笑了,请勿被这些琐事影响了心情,咱们继续。”徐世昌转回头面对秦致远笑语晏晏,和刚才的阴阳怪气大相径庭。
“继续,继续。”秦致远不以为意,乐呵呵的跟着徐世昌继续往前走。
都是成年人,谁还没几幅面具怎么着?
且行且珍惜吧。
632 真年轻
紫禁城始建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
总的来说,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曾经紫禁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余的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以及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
秦致远曾经参观过的紫禁城是个巨大的博物馆,因为游客众多,紫禁城也不缺乏经费,修缮自然是尽善尽美。
但当时间回溯到1920年,紫禁城从外表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如果远看的话倒也充满了皇室威严,但如果走近了看,紫禁城就是个庞大的的破院子,其破败程度和已经覆灭的清帝国差不多。
按照溥仪和袁世凯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并且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同时侍卫人等照常留用;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这个规定看上去确实不错,保障了小皇帝的一部分权力,同时也有所约束,因此当时的隆裕太后认可了这个协议,然后宣统帝正式退位。
《清室优待条件》确实是白纸黑字,但签订之后会不会严格遵照《条件》规定执行,这就由不得小皇帝了。
反正据秦致远所知,那每年400万元好像是从来没有给够过。
爱新觉罗一族毕竟还是有私产的,小皇帝的衣食住行也没打多少折扣,不过放大到整个紫禁城,要修缮维护就力不从心。
紫禁城可是木质建筑,这些建筑看着是好看,维护也需要一大笔费用,而且是每年都要维护,这个费用让现在的溥仪掏肯定是掏不起的。
于是紫禁城的破败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