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朔的下一句吩咐很急,云涯与云征都听得隐隐约约——“让林睿过来。”
……
林睿面圣时,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会告诉他一段陈年旧事:曾经玄真观有一位三皇子,而现在这位三皇子虽死犹生,依旧如梦魇一般,笼罩着京城。
说完故事,云朔方冷笑一声:“云涯来时,遇到了截杀。连下一辈儿的都不放过,果然是丧心病狂,果然是……狠毒如云翳。”
“皇上认为,此次种种,皆是三皇子的旧部冯唐作祟。”林睿皱眉,提出疑惑,“可是臣不明白,冯唐这些年皆在皇上与肃王的监视之下,怎会发展出如此的势力?”
“这点,直到现在,也不过是朕与肃王的‘连蒙带猜’。据说,云翳曾建议父皇启用前朝的内卫之制,在将官、朝臣之中抽选忠心之人,建立一批只听命于帝王的暗军,用以监视朝臣,排除异己。那时正逢父皇与云华太子争锋,朝廷本就不稳,而要训练一批暗军,所费何止几年;朕也只是猜测,或许根本没有此事,又或许,只是训练未成。”
可怕的是后者。训练未成,即是说没有完全交付于太上皇之手,若是三皇子再有意控制,那这批暗军简直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林睿猜测:“难道训练暗军的便是冯唐?”
云朔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的模样:“云翳一向擅长分而治之,怎么可能只依靠冯唐一个人。训练这批暗军的,是曾经宁国公府的天子门生,贾敬。”
林睿听说过,贾敬是宁国公贾演之孙,据说沉迷道术,最终服用金丹涨腹而死。贾敬“清修”之地,恰正是都外的玄真观。
“云翳死后,贾敬因为服用金丹涨腹而亡,所谓‘暗军’,终究也只沦为了一个说法。可笑的是,云翳炼丹很少用到金石,大都是草药,哪怕就说是七孔流血,也比腹灼火烧要靠谱的多。朕与肃王曾经都以为,他是怕被云翳牵连,才金蝉脱壳假死逃走;可现在看来,他与冯唐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恐怕,贾敬与冯唐一直都没断过勾连,就在他与云征的眼皮子底下……真是、老成了精。
林睿至今也只是听了这么个故事,不若皇帝感慨万千,而是想到了另一件事:贾元春那名不副实的贤妃之位,尤其是三年前,皇帝那莫名其妙的坚持——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贾家入朝,陪着大家伙玩儿,哪怕就是做个被人砸烂菜帮子的戏台子,也绝不可“旁观者清”。
“朕不缺那点禄米,不妨多养几个闲人。”看出他的疑惑,云朔难得爽快地承认,“朕本想通过宁荣二府找到贾敬,所以任由他们上下蹦窜。如果贾敬依然与家里有联系,依照那家子的野心与愚蠢,必然会想到动用所谓的暗军势力。可惜,这么多年,一无所获。”
或许,贾敬与云翳一般,从走入玄真观的那一刻起,便是真的出了“家”。
林睿正想着,忽听皇帝问:“朕问你,如果京城乱了半月,你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让之恢复‘正常’?”
虽不明皇帝为何问这种问题,林睿想了想,如实答道:“需三日。”当年大皇子叛乱之时,便差不多是这般的光景。
“你答需三日,肃王也差不多。”云朔点点头,又问,“那水师军营呢?”
“半日即可。”那是他的大本营。
云朔再次点头,却又勾起唇线,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肃王反了,你觉得,朕待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玄真观:这是原著里头贾敬(贾珍他爹)吃丹药吃死的地方~
关于密道:之前提过,两位陛下留了云蔚的半个王府给云涯,所以,这是“遗产”~
第77章 同宗情牵兄与弟千载血铭豆萁诗(上)
如果肃王……“反了”?
如果林睿是自家侄儿那猴儿性子;非得嘴贱地送皇帝陛下一句诛心之言:“您该吃药了。”
多事之秋,确实个“见机行事”的好时候;可作为斗了近十年的对手,林睿很清楚;除非被逼到绝境;对方断不会挑现在落井下石。云征此人;让人畏,但更让人敬。
当然,云朔因为童年坎坷,表面温和、实则内心偏激无比,若说让他内斗一场然后留个一塌糊涂的烂摊子给肃王——被压抑多年、剑走偏锋般的帝王的自尊心决不会允许,以云朔的个性,宁愿自己先跟暗中的黑手拼一把“浑水摸鱼”。
见他不答,云朔笑了笑,又道:“京城昨夜已经传出了谣言,说是这次篝火营爆炸,是朕用来对付肃王的筏子。太皇太后现在可明摆着在帮朕啊——帮朕‘陷害肃王’。”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这是肃王自己干的。因为皇祖母现在偏帮着朕,他为绝后患,打算一次把萧家彻底踩倒。”
“……”尽是无稽之谈,谁会这么拎不清。林睿且听着,又问道:“依皇上所言,药材掺毒之事,只怕也成为了引战之火。”光拖下皇帝与太皇太后还不够,整个沿海的军权都在他的手里,直接引战他与肃王,才能把水搅得更浑。
不过,目前看来,现在幕后黑手给两方使的绊子——若皇帝这厢可以不置可否,肃王那厢,却还得剑拔弩张一阵子。
还是那句话,失火药远比掺毒药更有说法,前者是朝堂,后者是宫禁。而今天早上公主与黛玉遇刺,与其说是“陷害”他们林家的姑娘,倒不如说,是又一次的造势。
云朔没说什么,内心很清楚:父皇忙着云诺之事,皇□□母又偏帮着朕,现在被钉在杠头上的,可不是肃王与周家;冯唐就想要两边挑拨,也得符合朝廷的“实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