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李贞并不在乎这些,但是他们作为臣子的,却要认真仔细的算好每一笔账目。
当娄师德和狄仁杰将兵部尚书提请的事情确定下来后,便由娄师德前往复命。
养心殿内。
娄师德将兵部尚书裴行俭呈递上来的奏请一一诉说给了李贞。
面色微顿,李贞稍稍沉思片刻后,平静说道:“裴行俭说的也有道理,那你们的决定呢?”
“回禀陛下,所有人一致同意了裴大人的奏请,共计两百三十万两。”
自然是没有其他意见的李贞,微微颔首说道:“好,便依照裴行俭的奏请,由你户部调拨出两百三十万两白银到钦天监中交由李淳风去负责。”
“另外将兵部中的那些已经生锈的火器和火药等一一都聚集在一起。”
“尚且有用的火药等进行再利用,没有用的那些全部就地毁坏。”
“记住前往不能将这些火器流落于民间中,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微臣遵旨。”娄师德躬身拜道。
见此,李贞亦不再多说其他,随意的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没有其他的事情你便退下吧!”
“微臣告退。”
娄师德躬身一拜,缓缓从养心殿中退离。
对于大唐的严格管理制度中,是严禁这些平民百姓们拥有着火器。
甚至哪怕是寻常的官员都不一定有着这样的资格。
李贞这样做的目的,无非便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百姓们的安全不受到伤害。
至于这些刀具等,则是并不像是管制火器这般严格。
但若是因此发生了命案的话,同样也有罚。
至于其他国家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管理制度,李贞却是并不管这些。
可要在大唐中,一切便应当听从大唐的管理制度。
而在军营中士兵们的火器弹药等管理办法,则是另外的一种制度。
每一名士兵手中的弹药数量都有看一定的限制,战争期间,每人子弹都会时常进行检查。
一旦缺少的情况下,那样的后果几乎跟将火器遗洛于民间没有多少的区别。
可显而知这大唐对于火器上的控制是多么的严格。
当然最终的目的便是为了能够保护百姓们的安全。
将其手中的奏折暂放置于一芳,李贞突然站起身来。
不知李贞何意的喜公公,急忙上前躬身询问道:“皇上,可有何吩咐奴婢的。”
李贞微微颔首说道:“没什么事,朕只是站起来活动活动罢了。”
闻言喜公公点头应了一声,随后安安静静的站在李贞的身后。
李贞一天的工作量,可不比朝六晚九的工作少多少。
他也是人也会有累的时候。
休息了一段时间过后,李贞在此忙碌了起来。
直到夜深了,李贞才上床休息。
次日。
朝中宫殿上。
在李贞尚且并未来上朝之前,不少的大臣们纷纷聚集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从他们的面色上来看,仿佛在讨论着十分意思的事情,三三两两的凑在了一起。
不过唯独仅有狄仁杰一人,面色严肃的站立于朝列中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