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训得一头冷汗,扑通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下官死罪,死罪······”
赵子良继续道:“我听说你最近几天都在忙着审案,还审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我的李大爷啊,你做事也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啊,如今洛阳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城内外大量的难民进行安置好,初步解决他们的吃饭睡觉问题,要不然这洛阳城内的治安秩序根本就好不起来!本帅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十天之内你给本帅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否则本帅就拿你问罪下狱!来人,送客!”
李白如丧考妣一般的从元帅府走了出来,对身旁的杜甫说道:“子美,你说我这是怎么啦?以前想做官都想疯了,如今做了官之后却没一天好日子过,每做一件事情都困难重重,为何那些贪官污吏做官却做得十分滋润,到了我这里,我却弄得一团糟,我是不是天生就不是做官的料?”
杜甫一阵无语,只得安慰道:“李兄,没人天生就会做官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你以前是从来没有做过官,不知道如何做官,而且你也赶上这个不好的时候,如今洛阳城百废待兴,正是你发挥才能的时候,只要你挺过这一关,以后就好了!”
李白被杜甫劝慰了一番之后,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但一想到赵子良给他布置安置难民的任务,他就一阵头疼,城内外难民加起来也有数千人,这么多难民要怎么安置,又如何解决他们吃饭睡觉的问题,这真是一个大难题啊!
想到这里,李白就向杜甫求教:“子美,大帅让我先安置难民,还给了十天的期限,你觉得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快把难民安置好?”
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一开始就是做小官,而且一干还是十几年,基层工作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他想了想对李白说道:“李兄,其实要解决这件事情不难!如今洛阳城外周边城镇乡村,许多人家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一个村子最起码有一半的房屋都空着,许多田地成了无主之地,你只要派人去城外各乡村查实那些房屋没有了主人,哪些田地已经成了无主之地,查实登记清楚之后就把难民安置到城外乡村那些没有了主人的房子里,把无主之地分给他们让他们耕作,如此一来,难民们既有了栖身之地,又有了田地耕作能活全家,把那些闲置的房屋和田地都能利用起来,可谓是一举三得啊!”
李白闻言大喜道:“子美之言令人茅塞顿开啊,我这么就没想打这么做呢?”
杜甫笑道:“李兄,你是还没有进入角色,你现在是洛阳县令,你得为了之下的百姓们谋福祉,你如此这般想,你很快就会进入角色了!”
“原来如此!”
ps:大家好,我的新书《血染大宋》已发布,请读者大大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链接info1004906925点击、收藏、推荐票都是一种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727章 被夺兵权
真正做了官,李白却感觉这官并不好做,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手底下那些衙役捕快、书吏等县衙小官小吏的吃喝拉撒要他负责,治下百姓的生活也全都指着他,在安置难民的这段日子里,他是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做官不易啊!”李白很是感慨。
元帅府。
赵子良处理完公务,伸了一个懒腰,看向正在旁边抄录公文的杜甫,问道:“杜参议,这些天李县令干得如何?”
杜甫听见赵子良询问,放下笔回答:“李县令已经慢慢进入状态了,这些天一直在处理安置难民的事情!”
赵子良点了点头,说道:“李白这个人有为百姓做事的心,有抱负,这是好的,他的缺点是心气太高,却又没有实际做事的经验,要知道做官做事可不是仅靠脑子想想就行的”。
杜甫道:“大帅说得是!”
这时王灿急冲冲走进来抱拳道:“大帅,紧急军情,从颍川传来消息,叛军大将尹子奇派一支骑兵突然突袭了颍川城南门,随后叛军大举攻入颍川城内,颍川太守薛愿等人被杀,王思礼等人带兵在城内与叛军展开巷战,战斗一昼夜却因寡不敌众,不得不率兵向汝州方向突围!”
赵子良脸色一变,不由自主站了起来走到墙壁边看了看地图,说道:“这尹子奇倒是有些能耐,形势如此不利于叛军,他竟然还敢派兵突袭颍川,薛愿他们大意了!王思礼部现在何处,还有多少人马?”
王灿道:“已经退到汝州,还剩下一万二千人,损失了八千多人!”
赵子良思索了片刻,对传令官喊道:“来人,命驻防登封的李嗣业领兵五万进军新郑、命来瑱领军逼近睢阳、命鲁炅部逼近颍川!”
叛军尹子奇部攻占了颍川就可以与北边荥阳的高尚、安守忠、田乾真、牛庭阶等人连成一线,互为犄角,双方随时可以互相增援,但如果李嗣业攻占了荥阳和颍川之间的新郑,就等于切断了这两股叛军的联系,尹子奇如果不想自己三十万大军被合围,必定会舍弃颍川,退往汴州,或者强行打通与荥阳的联系。
两天后,接到赵子良命令的李嗣业部五万精锐东进新郑,南边汝州的鲁炅部也逼近颍川。
五月二十八,鲁炅部前锋在颍川西面三十里处与尹子奇叛军发生遭遇,双方一场血战,鲁炅部因兵力不足,战事稍稍失利,后退三十里等待大军主力,而叛军尹子奇部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东面的睢阳此时也传来消息说来瑱部卷土重来,新郑正在遭到攻击。
尹子奇不得不派出五万人北上增援新郑,好在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大军只花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算是及时守住了新郑,保住了荥阳与颍川之间的联系,不过此时叛军已经处在两面夹击之下,尽管尹子奇在这个时候出奇兵攻占了颍川,但依然无法扭转叛军整体战略不利的局面。
······
长安,大明宫。
赵子良收复东都洛阳,使得平叛大业的局势一片良好,照这样下去,叛军的末日已经不远了,这份功劳不小,朝廷怎么说都要对赵子良和麾下兵将进行封赏,但朝廷上下对封赏的力度却意见不一,一直争论部下,悬而不决。
玄宗对此事也有些难以决定,一方面因为赵子良如今的兵权太大,他不怀疑赵子良的忠诚度,但担心赵子良受到麾下大将们胁迫或蛊惑,另一方面官职已经到顶了,武将升到太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也升无可升。
六月初一,朝会结束之后,玄宗把宰相韦见素、房琯、崔圆、崔涣、张镐、苗晋卿等人留下商议对赵子良及其麾下将校的封赏。
玄宗说道:“自收复洛阳后,朝廷对赵子良及其麾下大将们的封赏一直迟迟不决,此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今日之内必须要确定下来,众卿有何高见?”
几个宰相互相看了看,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涣站出来拱手行礼道:“陛下,如今赵子良的官衔已经升无可升,要封赏的话就只能赏赐爵位!”
玄宗问道:“那众卿以为当封他什么爵位为好?”
韦见素拱手道:“陛下,连赵子良自己都曾经说过,封赏不宜跨度太大,他此前并无爵位,如今可封侯爵!”
张镐站出来摇头道:“不妥,大大不妥!赵子良多年前就已经被册封过侯爵,只是当时处于某些原因又把他这个侯爵给夺了,如今再封他侯爵,岂不是打脸吗?试问如果是你韦相,你心里会舒服?”
当年赵子良被剥夺侯爵爵位之时,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在朝中过官,只不过官职不高罢了,但对此事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