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遂靠着轻装简从一时骗过了关羽,好不容易逃到金城西门外,虽然看到西门外也有小股汉军在往复砍杀阻挡,但他见典韦人少,还不如自己身边的随身部队人多,就大呼表明身份、让城楼上开门。
“速速打开城门让孤回城!成公英何在?快快开门!”
城上的守兵不敢不听命,毕竟主公要是完蛋了,还守什么城?哪怕明知道城门口有小股汉军穿插部队存在,也顾不得了。
典韦听到韩遂的呼喊后,瞬间喜出望外,挥舞着双铁戟就涉着没膝的积水冲杀过来——金城西门的城墙根附近,地势已经比较高了,加上距离洪峰过去已经有一个半时辰,所以水深只有两尺多。
韩遂眼见那支骚扰的汉军部队居然敢以寡凌众,也是怒不可遏,但他知道自己性命值钱,犯不着争这口气,让程银立刻挡住那个大汉和身后的汉兵,他自己直接就往城门里冲。
“韩遂哪里走!护军校尉典韦在此!”典韦手戟纷飞,把身上带的十把手戟全部飞掷出去。
韩遂的亲兵刚才怕淹死,把盔甲都丢水里了,所以处于毫无防御的状态,哪怕手戟穿透力原本不强,也是一戟一个秒杀。
城头守军见状,疯了一样对着典韦放箭牵制。但典韦好歹是有备而来,今天特地穿的既不会太重沉水又防御力还不错的兕皮甲,虽然还是被射中好几箭,都入肉不深。看起来身上扎了七八根箭模样瘆人,凶悍蛮勇却丝毫不减。
韩遂看得目瞪口呆,一时竟腿软动弹不得,程银挺枪来战,被典韦数招击毙。随后一戟扎中韩遂咽喉,一方枭雄韩遂毙命城下。
“韩遂已被斩杀!余者投降免死!”典韦兴奋得狂吼大叫,剁了韩遂的首级拎在手上,甚至连自己的其中一把铁戟都不要了,就单手持铁戟单手拿首级,疯狂地冲进金城西门。
南边的南门和城楼,也已经被王平攻破了,西门守军眼看韩遂都死了,似乎连关门都忘了。
关羽的部队也很快赶到城下,蜂拥杀了进去。
第520章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典韦那一嗓子“韩遂已死,降者不杀”的口号,也就是随便喊喊的,为了临时动摇敌人的军心让防守出现破绽。城上守军肯因为它这一吼、就乖乖投降的,实在少之又少。
而且典韦也不是主帅,他承诺了也不算数啊。韩遂军中的小兵们或许不怕清算,但高层都知道韩遂是什么段位的反贼。韩遂手下从贼做到高位的,受到的严惩不会比当年张角手下的核心骨干宽松多少。
那可是从中平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造反、危害关西好多年的巨匪。甚至韩遂、边章这些人当初都是被北宫伯玉和其他更元老的反贼挟持从贼的,换句话说叛军中论资历年限,比韩遂更老的老贼都一抓一大把。
这些人的恶性是极强的,朝廷不会轻易宽恕,他们自己的战斗意志也非常凶顽。只要不是那种已经弩箭顶着脑门、不投降下一秒就死的绝境,他们是不会轻易投的。
大汉朝自东和帝、安帝以来,至今九十多年,西凉超大规模叛乱四次,基本上就是“打仗十年,把人口杀下去,然后和平十五到二十年,人口繁衍到河湟、河西诸谷牧场田地不够分。被祁连山阻隔又不方便迁徙游牧,再次陷入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然后再血战十年,屠掉一半多人口,恢复和平”的循环中。
九十年时间,四次十年的屠杀血战,中间三次繁殖间歇期第一次二十年、第二第三次每次十五年,四屠三生加起来刚好九十年(第四次平叛现在还没结束,所以第四次生育期还没到来)
于是乎,金城城内的血腥厮杀,依然持续了将近一夜,直接被汉军士兵斩杀就超过数千人,到第二天黎明才算是结束战斗。
结束战斗后,关羽等将领还心有余悸:他们剩下的士兵不过七千多人,要看守这个贼巢那么多人那么多俘虏,实在是难度很大。
李素没敢当夜进城,他难得只带了几百名护卫,身边一个猛将保镖都没有,驻扎在皋兰山高处险要营地内,俯瞰战场,直到第二天天亮后下面彻底安静了,他才下山进城。
李素此举,也为金城战役的最后决战阶段,做出了实打实的巨大贡献——他肯把身边的猛将都派出去,让典韦、王平先登厮杀,没有在关键时刻浪费保镖资源,这本来就很了不起了。
……
进城之后,关羽第一时间接应了他,把李素让到金城郡郡守府内议事,讨论如何论功行赏上报朝廷、如何安民收编周边各县,以及下一步的追击。
论功是最振奋人心也最容易商定的环节,大家血战两日也累了,确实需要一点好消息提提神,就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把功劳瓜分了,由李素上表给朝廷。
武将方面,关羽肯定是平韩遂的首功。他具体统筹了整场战役的落地实施,各个环节都参与了,也击溃了三支敌人主力,斩将方面亲自斩了杨千万、阎行,指挥部下射杀了宋建亲卫、逼得宋建的下属斩杀宋建来献。
典韦主要是有斩杀韩遂之功,还有阻挡了韩遂军溃兵退回城内的企图,客观上防止了后续城内的夺城巷战难度提升。
王平没有斩将,但在攻打金城的夺城战中有先登之功,他的部队在后续搜剿城内残敌时也出力最多。张任只能排第四,他只是在昨天上午的守营战中亲临一线,督战统筹,帮关羽分摊了很多具体执行层面的指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