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还是李素让李恢在南中造的、从怒江进入印度洋的商船,反而更贴近福船,还有龙骨。
赵云到底是朋友多,北伐期间跟太史慈交流了不少经验,一对比之下,就暴露出魏延的眼界狭窄了,谁让他官小信息来源渠道少,触及知识盲区了。
赵云看魏延收敛了不靠谱的想法,冒进之心也收敛了,觉得敲打有效,就给魏延重新一点希望:
“你想的那些,虽然不能用,但方向是好的,以后沉稳一点,别弄险冒进就好。你担心的陆路进攻过了谅山后山区密林运粮困难的问题,我其实已经另有安排,不会耽误将来最终围攻龙编的。
甚至我们现在就是要走陆路大张旗鼓,吸引士燮的注意,最后的奇兵才越有可能得手。
最后,再告诉你一个消息,就算糜竺的船,能够在南海航行,我们今年也请不到糜竺千里迢迢派海船还增援了——
我出兵前不久,刚刚得到一条长沙巴丘那边,兴霸报回来的军情,就是来巴丘进货蜀锦青瓷的辽东商船队带来的。
消息里说,曹操这厮,经过一年多的蛰伏隐忍、尤其是今年仲夏跟袁绍重新实现和平后,也在东海郡疯狂造船开拓。现在糜竺的商船队,已经感受到来自曹操在东海上的压力了。
曹操的海船虽然少,却突出奇兵,沿着青州半岛东渡三韩,还击破了耽罗郡守公孙度。公孙度当初只有五百户军民、被糜竺流放去的耽罗岛。
公孙度在那儿拓荒也不过三年多,才刚刚兼并了岛上的土人部民,以及三韩南部耽罗对岸一些沿海部落,扩展到七八千户势力。曹操军在一个少年水师军官陆逊的帮助下,把于禁的人马送到耽罗,很快就征服了公孙度。
公孙度现在已经臣服于曹操了,有了他的耽罗这个跳板,曹操对青州与三韩之间的封锁更强,糜竺想南下行商的难度都变大了。
现在要进货蜀锦和青瓷转卖给袁绍的辖区,有些都改走黄河,到河东安邑找翼德要货,都不敢走长江去长沙巴丘港进货了,未来的东海贸易之利,肯定要被曹操分走一部分。”
第539章给你机会跑你不跑
赵云持重沉稳地否决了魏延的“分兵沿海滨路线奇袭龙编”建议后,也就意味着士燮留在合浦方向的二弟士壹会被赵云直接绕过去,无所事事。而四弟士武在郁林的部队,会遭到决然的全力猛攻。
当天上午,太阳还升得不怎么高,汉军就早早地发起了攻势,投石车泼洒出的碎石如雨而下,把夯土木桩城墙后面列阵而守的士家军砸得头破血流。
赵云的部队,这次使用的投石车数量规模,比汉军以往的作战都要夸张,显然是最近几个月经过了充分准备的。而且赵云用的投石车很多都小型化、轻量化了,相对便携,可以整体移动。射程和威力虽然变小了很多倍,大部分无法砸破城墙,但用葡萄弹杀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种东西的出现,赵云也是最近几个月,集中了军中的工匠,把自己的需求拿出来让匠人们讨论,看看能不能实现。因为改良比较小,原理上并没有什么划时代的创新,所以工匠们倒也按甲方需求鼓捣出来了,毕竟只是个变种而已。
如果有穿越者们能够看到赵云拿出来的小型化新式投石器,一定会觉得奇怪——这玩意儿不是跟历史上宋朝的时候,西夏“泼喜军”用的移动式投石器差不多么,每次只能丢两三斤一把的小石头。
当然了,历史上西夏人泼喜军是骆驼背着弹性蓄能的扭力投石器,而李素鼓捣出来的已经是杠杆配重式投石器,比历史上西夏人的更先进。现在赵云要改良,当然也是在杠杆配重式的基础上小型化,所以跟西夏货并不完全相同。
杠杆配重式的技术含量相当于宋末元初,更为高级,降版本小型化研发难度自然可控。
密集的石雨把城头砸得鬼哭狼嚎。无数拿着淬毒弓箭、穿着麻布衣服的弓手,试图上墙补位战友战死后留下的空缺,却很快被再次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为了确保这些士家军弓箭手不至于远离城墙躲避石雨,汉军也保持了一定的试探性近战的部队,时时刻刻有人举着大盾冲城。
一些身着轻甲的汉军先登士兵,因为盾牌遮蔽不够严实,被毒箭射中后,往往很快口吐白沫。
只有那些穿着铁甲还以盾护住脸、手的重步兵,才能在麻纤维的毒箭绳弓百般攒射下依然无恙。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样子还是非常可怕,有些士兵退下来的时候,浑身铁架、盾牌插了比豪猪还密集的箭矢。
而且穿着铁甲的士兵还有几个非常痛苦的点:
首先就是太热,哪怕腊月里气温已经跌到三十度以下,穿上里面的麻衣内衬、外面再罩铁甲,还要作战剧烈活动,不到半刻钟就热得跟汗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其次,脱掉铠甲的时候还要防止闷热突然解除导致卸甲风。因为汗水太多比洗了澡还厉害,导致战前涂抹过地防蚊虫的花露水也彻底失效了,得重新立刻再涂抹——这些注意事项,都是两个半月前,赵云那次失败的试探性进攻后总结出来的。
那一次,最初一些被昆虫叮咬传染热病的士兵,就是穿着铁甲、出汗过多后没有补花露水驱虫的,后来成了营中的热病传染源。
赵云没那么多花露水给所有士兵都每个时辰补一次,就定为“铁甲兵每次卸甲后要重抹驱虫水,不穿铁甲的可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