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胡人联军,有马的十二万,徒步部民四五万,一共男丁十七万人。这两年他们也略微强化了装备,主要是靠着学习模仿,把双侧绳圈马镫也装备上了,铁的用不起。木质鞍桥的马鞍也配上了。同理也因为钢铁不足,所以马蹄铁还没普及,只有军官骑的马有从汉人奸商偷买来的蹄铁。
积蓄到了这么多实力,再不狠狠打一场也说不过去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步根度盘点了一下己方兵力后,也怂恿道:“既然我们如今已经把能集结的都集结起来了,还请骨都侯早日寻求决战,至少也要试探性攻打一下,看看马超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
我看,你我分兵两部,互相呼应,你带着本部骑兵绕过银川城,去南边黄河清水河口骚扰堵截,说不定能堵到马超的粮道。要是能劫杀运粮队,夺取粮草,不用几次,就能逼着马超跟我们决战。而且马超只要断粮,他的近三万骑兵也不是银川郡本地养得起的。”
每个地方的植被承载极限是有限的。银川盆地历史上巅峰时养活三十万匹马半年都没问题(夏秋吃两季草,冬春去别处找草),不过那是纯草原放牧状态,只养马不用养人的理想状态。现在银川盆地被开发成了农田,剩下的天然草不多,还要养那么多百姓和军民,肯定是养不活三万匹马的。
七月底和整个八月,步根度不能建议赀虏骨都侯用劫粮道这招,那是因为银川本地的草和秸秆还没吃光,现在快吃光了就是劫粮道逼战的好时机了。
赀虏骨都侯也知道步根度是让他去试探,承担最危险的工作,但他也不好推脱,毕竟夺回银川盆地这块肥美的草原,赀虏骨都侯自己利益最大,步根度不过是唇亡齿寒而已。自己的事儿,也只有自己最上心了,别人只能打辅助。
两人指着地图比划了一番,赀虏骨都侯得出了实施方案:“那我就让快捷轻骑、绕到南边清水河黄河口搜寻马超的粮队。清水河通往安定郡的高平县,清水河源出陇山东麓,跟泾河源头相去不远。
去年西凉非常凋敝,听说今年关羽又在凉州各郡推广种棉花,马超的军粮肯定不能完全指望从兰州郡顺着黄河补给,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安定郡来的关中粮草。”
步根度点点头:“那就祝赀虏骨都侯马到功成,只要马超被引出来决战,就拖住他,我马上就赶来会合增援。”
……
赀虏骨都侯出兵劫粮逼战的同时,从安定郡来的一队粮草篷车队,也确实沿着清水河谷转黄河,缓缓朝着银川郡北上。
押运粮草的文官,是去年在扶风郡当县令、今年刚刚因为政绩卓异被提拔到安定郡当郡丞的张既。
而作为受益人的马超当然也不傻,他早早地就派出了足足一万规模的骑兵部队,一万两千人,南下二百多里路护送粮队北上,显然是丝毫不打算给敌人可乘之机。
马超有信心这么干,也跟安定郡方面提前给他的消息有关:安定郡方面表示,三辅的粮草,尤其是草料,会源源不断运来,不要怕部队每天奔跑太远马匹劳累吃料多,三辅之地绝对是供应得起的,可以借此调动胡人部队。
赀虏骨都侯的第一次劫粮尝试,果然又再次被吓退,双方稍一接触,看马超军骑兵严阵以待,赀虏骨都侯稍微死伤了一些炮灰就脱离了接触。
“这马超真邪门了!别人护粮都是只带几千人跟随的,哪有直接派出一万千精锐骑兵护粮的!战马跑起来和歇着,胃口可是差了何止一倍。他就不怕吃穷刘备吗?卫青都怕吃穷汉武帝呢!这汉人的后勤效率怎么突然就变高了。”
第568章双方都觉得应该不服就干
众所周知自古汉人军队要找草原游牧追击决战,之所以很困难,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打不过可以跑。
不过这种避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损失的。只要他们退了,就得暂时失去一些草原,时间久了会导致国力和人口也越来越少。尤其越往南的草原越肥美,毕竟四百毫米等降水线摆那儿呢。
那为什么汉人文明很少能坚持长期在河套屯田、养大量骑兵压缩胡人的活动空间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汉人的开销更大。
无论是蒙恬的带三十万人北上河套,还是后来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的河套屯垦,那都是要关中的钱粮补贴养一部分的,财政负担太大。光靠河套本身养不活那么多常备军,汉人因为要种地也无法全民皆兵。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游牧的削弱,必须以年为单位长期驻扎。如果是半年甚至更短的侵入,则毫无作用——
就拿今天的马超驱逐银川郡游牧胡人来说,假设这些胡人有相当于后世银川、包头、鄂尔多斯三块草原。因为游牧特性,每一块草原都只够他们的畜群吃一季,一年里要在三块地方轮流移动才能够吃。
这种情况下,如果胡人酋长原本计划是春夏到银川郡草原吃,秋冬到包头、鄂尔多斯吃,结果马超杀出来打了胡人一个措手不及,银川郡的草吃不到了,暂时也没关系的。
无非是把吃草的顺序微调一下,春夏先在包头鄂尔多斯草原吃饱了,快深秋入冬的时候再回来吃银川草好了。
胡人酋长原本的心态就是这样的:你马超有种的话,就直接几万精锐骑兵在银川郡至少驻扎半年以上别走!只要你走了,空虚了,咱就立刻杀过来!你要是不走,蹲半年以内都是白蹲!耗死你气死你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