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就是想求一场野战,避免死伤惨重的攻坚战。要是雷薄肯出城救援颜良文丑,那就更好了,可以在野战中削弱雷薄,免得他在雒阳这个坚固的乌龟壳里保存实力。
关羽做出这个“围点打援引诱敌人先开第一枪”的决策后,雷厉风行地吩咐:
“全军往东绕过雒阳城,前进到孟津、偃师!注意北侧要背靠黄河行军,不给敌军穿插包围我军的机会,篷车全部要随军带上,骑兵下马,把马匹让出来暂时拉车!
然后在偃师设阵阻拦颜良文丑,不能让他们抵达雒阳跟雷薄会师!不能让颜良文丑进城固守接管城防!”
命令下达后,关羽军全军改为往东移动,因为他们是跟颜良文丑相向而行,所以接近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才五月初七日傍晚,两军就在偃师附近遭遇了。
偃师这个位置,是洛水与黄河相距非常窄的一个点。洛水是在成皋汇入黄河的,而在成皋以东,只有偃师这儿两河相距最近。
偃师县辖区南北宽度不过十七八里,南边靠着洛水,北边就靠着黄河了,而且正好对着雒阳与河内郡之间的孟津渡口。所以关羽在这儿驻扎,无论是堵住东面虎牢关来的敌人,还是堵住北面从河内坐船到孟津上岸的敌人,都能胜任。
两军就这样在河洛之间严阵以待,关羽面朝东,左边黄河右边洛水。颜良文丑面朝西,左边洛水右边黄河,狭路相逢根本没有迂回的空间,剑拔弩张气氛非常紧张。
不过,毕竟大家都还是讨伐反贼袁术的,开打之前还是要嘴炮把罪责推给对方。颜良当即傲然提刀纵马出阵,让人叫骂归咎:
“关羽!雷薄已经归顺燕王与骠骑将军,河南尹全境都已反正重归朝廷。你身为前将军,居然枉杀无辜,侵略河阴、河南、偃师数县,残杀朝廷兵马,简直枉为汉臣!”
对面的关羽军也是义正词严斥责:“颜良匹夫!雷薄乃贼寇出身,自袁术逆贼窃据河南尹以来,此贼残害甚重。我不来时怎么不见他投降你们?可见是事穷诈降,要不就是袁绍与袁术暗中勾结!
袁氏反复无常,汉中王当年真是看错了,还指望弃瑕取用,如今看来,袁绍只会挟持燕王,胡作非为!”
“少废话!狗贼侵犯大汉疆界,还敢污蔑朝廷栋梁,受死!”颜良大喝一声,同时鼓舞身边士卒士气,宣布道,“关羽反贼,人人得而诛之!”
“挟君匹夫的家奴,受死!”关羽也不含糊,反正遭遇之前该动员的都动员了,将士们也知道是为什么而战,不会有心理负担。
最关键的是,关羽出发之前,也是得到过刘备的暗示回复,给过他这方面爆发冲突的外交授权的。
到了这份上,刘备袁绍联合讨贼的局面,已经彻底撕破脸了,没什么好演了,双方都能把开战的借口完美甩给对方。
第613章斩颜良,中箭
如今的关羽,论名声,显然不是另一个时空官渡之战时的关羽可比的。
现在的关羽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将,拥有朝廷实授多年的前将军官职,平四方乱贼的战功累计了整整十年,从辽东杀到南中再杀到西凉。
如此履历,颜良纵然要来增援雷薄,也是断然不敢轻视关羽的。所以,那种遇敌则先的斗将很难发生,更不会因为轻视而给对方偷袭的机会。
刚才那番骂阵中的嚣张言论,只是为了做实“对方阵营才是破坏讨逆联军外交关系的过错方”这个口实罢了,跟实际应战态度完全没有关联。
这种场景,就好比一款老游戏《太阁立志传5》里设定的那样:
如果玩家扮演的角色名声值太高,却想去某个忍之里当忍者。忍之里的话事人就会婉拒:你名声太响亮了,不适合我们这行的工作!
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鲜明,还偷什么袭?
关羽率领本部骑兵发起冲锋的那一瞬间,颜良已经高度戒备,全神贯注指挥应对。
……
颜良在明明知道关羽威名功绩都在他之上的情况下,依然敢于挑战,当然不是没有倚仗的,否则岂不成了蠢货。
颜良的倚仗,就是袁绍军的兵多将广:这一次,在虎牢关外,颜良文丑统帅的袁绍军,足有八万之众,在袁绍的三路讨伐军中,规模也是排在靠前的。
而关羽只有三万人,除去留在清水河口与小平津的留守人员,机动兵力只有两万五。颜良文丑这才有信心迎击。
同时因为袁绍军可以平原行军,不用像关羽那样考虑“走黄河水路、穿过崤山和中条山运输战马”的不便,所以袁绍军的骑兵比例比较高。这八万大军当中,足足配了两万人的骑兵。
当然,并不都是重骑兵,毕竟袁绍军这些年来工业生产力并没有多大改进,河北四州加起来,每年的钢铁产量也就不到五百吨。所以这两万人只能是保证全员配备双侧金属马镫和马蹄铁,拥有铁甲的重骑兵不过三四千之数,以札甲为主,军官穿鱼鳞甲。
这一点跟关羽这边五千骑兵人人至少有一面铁胸甲是完全不能比的。
另外,因为颜良文丑得到雷薄的急报,怕关羽在雒阳城下受挫后,明知自己无力攻城,就转去函谷或者伊阙,万一给关羽人品爆发打通其中任何一处关隘、把刘备阵营的其他主力放进洛阳盆地,那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