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用铁挡在外面了,周瑜还放毛线的火。只不过战舰巨大,哪怕是包薄铁皮,也需要数百平方丈的面积,一分厚的铁皮,每平方丈都有三百汉斤重。
李素的座舰累计用掉了八万多汉斤的钢铁,占益州去年钢铁产量的2,因为实在昂贵,所以那种特殊工艺没有推广多用,只给李素自己座舰装,太史慈还是涂湿泥巴防火。
董袭部丢火把和毒烟罐压制暂时没起到效果后,也考虑过跳帮接舷战。
他们观察到刘备军的五牙战舰跟传统楼船还是有所不同的,传统楼船的船楼是整个一体的,跟城池一样。
而汉军的大型战船则是一贯中间比较低凹、中部甲板低矮便于登船,而船头和船尾才有高耸的艏楼和艉楼,如今的五牙战舰也是如此,非常适合从中部被攀登。
这一战术特点,其实太史慈两个半月那场战斗中,就已经发挥过了,当时他就是指望“把敌人有生力量放到己方战船的甲板上,然后因为甲板上毫无掩体,可以被艏楼和艉楼上的连弩阵近距离扫射射杀”。
只不过,那一次太史慈被周瑜后续的烟雾弹攻船楼战术克制了,而且那次周瑜水兵人数远超太史慈,导致这个“放进来打”的战术变成了真的引狼入室、玩大了把船都丢了。
此时此刻,董袭部借鉴了两个半月前跟着周都督打胜仗的胜利经验,自然是愈发轻车熟路地产生了路径依赖,“正确的事情重复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可惜,就在他们调整自己的船头朝向、准备放下船头的“乌鸦喙”钉板接舷战的时候,太史慈的五牙战舰率先反击了。
五牙战舰看起来也非常希望接舷战,船头和两舷一共五根高高悬挂的“钉板”似乎随时都准备放下来跟敌人接舷、然后居高临下冲上去。
“呼”地一声势挟风雷的砸击,一根锤头就有一千多斤、木柄有两尺多粗好几丈长、柄重三四千斤的拍杆,就瞄准了旁边几艘艨艟先后砸落。
“这……这是想扎在我们船上,然后人顺着木杆冲过来厮杀?这声音听着不对啊。”
那些艨艟上的吴军官兵下意识发现不对劲,因为跳板落下来的声音太吓人了,那分量就不对劲。
“喀喇!喀喇!”几声巨响,数艘艨艟直接被连头带柄总重五千斤的巨锤、从几丈高的地方带着惯性砸下来,把整艘船砸成了两截,瞬间就沉没了。
后方楼船上的董袭看得目瞪口呆:卧槽!说好了这只是接舷用的跳板呢?远远看过去确实很像跳板啊!搭上来的时候力量如此惊人?
“散开!立刻指挥艨艟尽量散开!不要跟太史慈的巨舰近战!不对,注意避开两舷有那种古怪巨锤的位置,从别的角度接舷冲杀上去!对了,船尾不是没有那种巨锤么,就发挥我们的灵活优势,绕到船尾登船!”
“校尉不行啊,那种巨型楼船艉楼很高,根本没地方给乌鸦喙扎,那坡度扎到了也冲不上去啊,会被艉楼上的连弩射成刺猬的。”
第679章先锋覆灭
最初的血腥爆锤只是此战开篇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部队面对从未见过的新式装备偷袭,要想立刻改变战术应对,是不可能的。
别看董袭在先锋分舰队的旗舰上指东打西各种指挥,他的命令要传达下去、并且在混乱中被各舰军官掌握领会,这都需要时间。
水战中各船相距至少数十丈远,靠喊话传令非常慢,而且中间环节传话的人还不一定有足够的权威,接到命令的军官也得掂量掂量这究竟是不是指挥官的原意。
靠鼓角鸣金和旗号,又无法传递太细节、前所未预料的命令。最后要既确保准确性又确保细节,就只能靠哨船巡回传令。
所以等应对战术传达下去时,惨重的损失已然无法避免。
太史慈一方五条五牙战舰一起顺流往下猛冲,本就势不可挡。
董袭应对混乱,仓促间已经有十几条艨艟被秒杀击沉、直接砸断。进而渐渐恶化成连斗舰都开始被砸沉,江面上一片哀嚎,落水求救者不计其数。
只不过斗舰毕竟大一些,最大的有上百吨排水量,小一些的也有七八十吨,被几千斤的拍杆惯性砸落,还不至于直接断成两截。但是船侧被砸出一个几丈的裂口肯定免不了,江水巨量涌入,最多几分钟也就沉没了。
外围游走的艨艟斗舰被杀散,太史慈的五牙战舰已经张牙舞爪地对着董袭的楼船阵直冲而来。
“董校尉我们赶紧后撤重新阵型吧,这样打不是办法啊,就算是楼船,挨这一锤子怕是也得砸个大洞。”
董袭身边一些军官已经被太史慈的冲锋气势吓得瑟瑟发抖,想要劝说主将暂时后撤。
但董袭此人勇气不凡,身高八尺,蛮勇不退,面对下属的怯战,他先是呵斥众人不许再提退却。个别军官还不知死,依然怯战啰嗦,被董袭抄起环首刀亲手一刀剁了以行军法。
“再有动摇军心者立斩不赦!我们不能退,要给周都督争取时间、让中军主力来得及调整变阵、应对敌人这种新式巨船!”
杀完动摇军心的军官后,董袭扫了一眼自己旗舰上几个心腹军官,揪过两个他自己觉得武艺最不错、胆识也勇敢、操船也便捷一点的,然后吩咐道:
“你们俩各自下船,操一艘最快捷的艨艟,去中军找周都督,把太史慈这种新式巨舰撞砸我军的战术方式都告诉周都督,周都督天纵奇才,给他时间准备他就能想到应对战术的,那样我们这儿就不算白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