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这么干,莫非是担心吴军又要火攻?怎么可能!拿艨艟烧艨艟,吴军又没得赚,谁会傻到一换一。这种战术,要换也是小船换大船嘛。
这种缺乏防备的心态,很快让吴军付出了代价。他们终于见识到了刚才被太史慈头痛医头临时乱用错用的水雷,正确使用方法是如何的。
“砰”地几声轻微的闷响陆续传来,显然是汉军撑杆雷的火药桶撞到了吴军战船的船舷水下部分。包铁杆头刺破生石灰层隔板,几秒种后就剧烈生热引爆。
一阵阵压抑的闷响,足足七八条艨艟直接在第一波爆破中,就被击沉在浅水区。超过一千名吴军官兵,连反应都没反应过来,就保持着准备接舷战的姿势,直接沉到了水里,弃甲曳兵划水求生。
“水雷队继续沿着岸边往下游冲!包抄孙策周瑜的后路,不要给他们的楼船脱离战场逃跑的机会!凡是看到孙策周瑜的旗舰要跑,哪怕直接带着水雷撞上去都得给我炸沉了!”
黄忠在五牙战舰上大呼酣战,他也不急着立刻直接救援战场正中的太史慈,而是趁着这个机会先把孙策的雁行阵两翼的雁翅剪除了,打出一个反包围网。
第681章赤壁乌江
原始撑杆水雷的装药量不大,而且都是在水下爆炸,这就导致远处根本听不见。
看似水面上一个一两丈方圆的水球鼓包膨胀上来,然后重新重重落下,水底下半尺多厚的木质船壳已经被撕开数尺宽、丈余长的巨大裂口,江水汹涌灌入。
整个过程,简直比七伤拳还闷钝,战船直到毙命的那一刻都没多大动静。
跟之前五牙战舰的巨斧撞角重锤拍杆、在水面以上大开大阖撞沉砸沉敌船,形成了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
也正因为如此,汉军水师的作战计划里,本来就是用水面以上的显性大招先把敌人逼乱、吸引了敌人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然后再趁乱用无声无息的阴招收割,扩大战果。以至于吴军的水师中军,直到两翼先锋被收割得很惨了,都没能第一时间注意到两翼的变故。
周瑜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他已经算是水战天赋极强、战场嗅觉极为敏锐的当世第一梯队水战名将了。
以周瑜的战场把控能力,他的注意力依然九成多都被吸引在了跟太史慈那两条没能突围的落单五牙战舰接舷肉搏、杀声震天的方向上。
还是当雁行阵两翼支援过来的艨艟越来越少、增援战力越来越稀疏,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与此同时,两翼第一批被水雷战术打懵的吴军艨艟也已经杂乱溃逃下来,总算是把前方两翼的遭遇情报带给了周瑜。
饶是周瑜反应快,详细问了目击者看到的情况,才算很快复盘了出来:“太史慈刚才拿那木桶炸断接舷跳板,莫非其正确用法,是拿撑杆扎敌船水下、炸穿船舷用的?
那木桶看起来威力也不是很大,只是炸断一两寸厚的板子,居然到了水下能炸穿至少半尺厚的船身?连一尺厚的斗舰都有炸穿的?”
周瑜心中愕然,但他也知道解决问题最重要,现在不是惊诧的时候,立刻开始飞速盘算应对之策。
这也不能怪周瑜物理不好,脑中没有“同等当量爆破,水下爆炸威力比空气中开阔空间爆炸要强几十倍”这个物理常识。
半盏茶的工夫之内,周瑜就想明白了两点:首先,面对这种新式兵器,再纯粹靠“小船往岸边靠、走浅水区避战”这个战术迂回,已经没用了。
汉军深水区有拍杆撞角,浅水区也有水雷战队,高低搭配很完美。
其次,根据被重创的两翼艨艟队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这种武器是靠触发引爆的,主要靠撑杆直接扎,扎穿木桶后数息时间就炸了。也有个别扎穿木桶后再顺流往下游漂流数息再炸的。
从这些受害者案例,周瑜总结出这是一种“扎一下后延时起爆,最后爆的瞬间并不要求撞击”的武器。这根之前太史慈点火药桶逃生时的情况也吻合。
周瑜也是够悲催的,明明是当世少有的水战名将,到了战场上居然还要大脑飞速运转临时客串推理破案,去分析敌人武器的作用原理。
他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不是咱的水战指挥才能不如敌人!
但即使如此,周瑜仍然要坚持玩几把微操,把他能做的都做了。
就像是项羽知道天亡我时,依然要二十八骑、斩将刈旗溃围秀一把微操。
他也不顾通过孙策下令了,直接越俎代庖指挥:
要求所有艨艟以上级别的大型战船,撑杆手全部戒备。凡是遇到汉军战船的撑杆伸过来,都要竭尽全力格挡架开、保持距离,不让汉军艨艟接近。
这种打法,倒是有点像陆战中双方都是长枪兵方阵、然后在接近对刺的过程中拨开对方的长枪。又像是后世戚继光的戚家军用狼筅搅乱战场。
同时,剩余的楼船部队因为航速太慢,已经不可能逃脱,要求全部冲上去,主动撞击汉军中军主力的五牙战舰,全部缠在一起打接舷战。因为这是对吴军来说最公平、最不用承担装备劣势的一种打法了。
孙策对于周瑜的部署并没有异议,他只是内心有些悲凉:“公瑾,今日真是我们败了么?你去指挥那些轻快的艨艟突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