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的地质条件和智利其实差不多,都是大洲大洋板块边缘的火山挤压隆起,这样的地方金银铜所有重金属都丰富。
但曰本人因为细水长流开采了一千多年,所以到当代明显不如智利了。在江户幕府统一曰本的早期,也就是16xx年,曰本的铜矿出口也占到过世界第一,但只维持了不到一个世纪)
如果假以时日,花个几十年移民开采,中原肯定会对当地形成重视,好好建立统治。甚至朝廷中枢会为此建设一支常备海军,以形成威慑,免得当地地方权贵仗着孤悬海外、而觉得自己有希望独立。
当然,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经济掠夺”,压榨矿产资源,那么被移民过去的百姓肯定也会不甘心。所以这个过程中,也要想办法形成经济上的互利。
毕竟在李素这套设想下,以后在曰本列岛定居的也都是移民过去的汉人后裔,那就是真的同文同种了,不是“被殖民压迫的异族对象”,肯定要考虑他们的民生,不能跟历史上英国人对米国人那样。
长远来看,如果不搞矿产资源掠夺这种不可再生、不可持续的行当,那就只有把曰本多山的环境,改造成一个种植梯田、山林经济作物、以及进口腌制海产品的州。
然后利用中原平原耕地更多的比较优势,用中原的粮食,换取山林和梯田作物、腌鱼干。这就逼得李素得进一步改良造船技术、降低海运成本,否则连粮食贸易都海运的话,肯定是会巨额亏本的。
至于卖腌鱼,这一点倒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历史上,进入航海时代之前的英国,就是这么立国、通过卖鳕鱼鲑鱼,从欧洲大陆赚取金银硬通货的。还有就是拿着巴斯渔船捕鲸贩卖鲸须鲸油鲸肉。
曰本的地缘环境,在海洋资源方面跟英国很近似,当然也能模仿这个经济生态位。
但可惜的是,这些东西目前还是空中楼阁,只能是作为一个远期规划,而依然无法解决眼下最急迫的动机问题。
李素不可能铁口直断跟刘备预言“曰本有金山银山铜山”,他得掩饰一下。
想来想去,最后李素也只想了一条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只能是仗着刘备对他的信赖,先曲线迂回一下。
“要不,就拿着当初从林邑人那里引进林邑稻的例子,劝诫一下陛下,要开眼看世界。发现了新的文明聚居地,要深入探险调查,说不定在曰本能有值得引进的新农作物物种。
这种建议组织探险考察的计划,花费应该不多,真着手了之后,再在执行过程中先斩后奏、歪打正着,要是真发现了金银矿,陛下也会答应扩大探险计划吧……”
李素想来想去,最后居然发现自己最后的规划,竟跟历史上哥伦布跟西班牙女王吹嘘的美洲的价值,惊人地相似。
没办法!谁让美洲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钱不值的呢?后来发展得那么好,那是百年之后的事儿了!是欧洲一代代失地农民去殖民,好好种田开发的结果。
在最初的时候,你只能骗君主一些直接见效快的利益,不是说有巨量的现成财宝,就得说有高产农作物,两者总要占一个,不然君主干嘛支持这个计划。
李素想明白之后,才独自完成了他给太史慈甘宁等人请功的奏表,顺便写了几条对于在三韩和邪马台建立新的州郡的建议。
这也不算离谱,历史上公孙度在平定三韩之后,也在三韩以大汉的名义、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州,名叫“平州”,辖区就是相当于后世整个朝鲜半岛。
现在朝廷还多统一了一个九州岛,设一个新的州级行政单位,也说得过去。而且辽东以北的新开拓区,也能调整一下,顺便把东北重新划分一下。
几件事儿,被李素归拢在一个奏表里,年底之前一起送到了雒阳。
第023章汉地十八州
李素本来指望靠一份奏表搞定对刘备的劝说,
让他在“总督青徐兖扬诸州事”的两年任期结束后,
依然能亲自督师移镇三韩、处理对扶桑的后续平定、整合事务。
毕竟朝廷好不容易定下一个良法,在地方上总揽数州军政财权的封疆大吏,任期不能超过两年。
这个法度李素可不想亲自破坏它,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恶例。说好了到青徐兖扬两年那就是两年,今年年底必须换新的官职头衔。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李素的奏表抵达雒阳后过了没多久,还没等到刘备的回复,一个新的消息打断了他的部署。
他留在陈留郡汴梁县老家的妻子蔡琰,在腊月十五这天送来了一封急信,说是父亲蔡邕应该已经是弥留之际了,让他早做准备。如果国事军务不繁忙的话,就尽快赶回来。
李素原本以为自己这次出镇两年,是见不到蔡邕的最后时刻了。
这也得感谢太史慈和甘宁周瑜他们动作利索,对三韩和邪马台的军事征服,居然在短短三个多月之内,就彻底结束了战斗,这才让李素没必要亲自渡海督师。
否则此时此刻李素要是在海外,蔡琰就是想找他都来不及。
当然,这里面也有公孙度已死、公孙康接位威望不足、军心士气低落的因素。
要不是赶上公孙度死了,三韩征服战或许要多打半年,钱粮上至少也多花数十亿,让朝廷的还战争国债大计也因此拖延。只能说是天佑大汉,王朝中兴的时候,什么都赶上了好时运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