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立刻叫起撞天屈来:“天地良心呐,我说的可能确实带了点主观色彩,但这是真的,不信你问问蓉蓉,她信不信我?”
“切!当我傻子么?”秦心扭过头去,看了一眼沈蓉蓉,随意一问:“蓉蓉姐,你信么?”
沈蓉蓉郑重点了点头:“我信。”
“不会吧蓉蓉姐,他这明明就是编得!”秦心瞪大了眼睛。
沈蓉蓉目光温柔、嘴角含笑的轻声说:“他说得我都信,只要他说,我就信,我不信他会骗我!”
天呐!
秦心痛苦的抱住了脑袋:“蓉蓉姐,你太善良了,会被他欺负的!”
虽然秦心仍然在怀疑,但是想起陈哲元婴受伤,修为恐怕再无寸进,秦心也捏着鼻子把心里的疑问忍了下去。
她瞟了一眼陈哲:“今天暂且放过你了,我和蓉蓉姐要去睡觉了。”
沈蓉蓉帮他擦了脸,打水洗了脚,并且潄了口,帮他掖好被子,想要走的时候被陈哲拉住了,他一脸坏笑的说:“不如晚上你偷偷摸摸过来?你刚才让我很感动,有点想哭的感觉,我需要一个宽阔的胸怀让我哭一下……”
“我不能耽误了你养伤……”沈蓉蓉低头抿嘴一笑,脚步轻盈的走了出去,顺手把灯关了了。
不一会儿,另一间卧室就传来两个女孩儿的嬉戏打闹声音,尤其是秦心叽叽喳喳的,笑得格外开心。
陈哲躺在床上,胸口的疼痛让他难以入睡,轻声唱着周华健的《孤枕难眠》!
正文 第589章 文曲书圣
在陈哲难以入睡的时候,何妍已经换了一件衣服,上了一架国内南航的客机,凌晨一点左右,下飞机,改乘大巴,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县城。
在县城找到客运站,坐了一辆破旧的即将报废的中巴。
她长相清新,气质出群,脸上表情淡然,带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的气势。所有人都离她远远的,不自禁的让出一片空间,几位朴实的农民兄弟站在过道,看到她身边有座也不好意思去坐。
从小到大,她一直不太合群,不过也习惯了。
倒了几次车,从水泥路到柏油,到沙石路,再到崎岖的山路,越来越难走。她明明能御剑飞行,却还是守着修行界的规矩,尽量不使用道法。
从这一点看,何妍是一个对规则有着偏执遵守的修行人。
这里气候火热,她穿着长袖衬衫,脸上连半分汗珠也没有,脚步轻盈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跃过,姿势极其美妙,体态舒展,路上的泥水遍布,却都一点没弄脏她的裤角。
前面老槐树下有颗被青草绿藤掩映的半块大石,何妍走到跟前,拨开绿草,才露出三个斑驳模糊的大字“及第村”,可以看得出字迹清秀潇洒,带着一股扑面的书卷气。
“及第村,那座庙应该就在这里了。”何妍自言自语,走进前面的村子。
及第村在全国名声不大,但在明清两代,这里是书生们的圣地。
封建科举制度分三级,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这相当于中考第一,高考第一,公务员考试也是第一,搁到现在也是超级学霸。
历史上中国古代的科举,一共才有十四位文三元,三位武三元,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明清二代,及第村出了两名文三元,一名武三元。文三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武三元是明嘉靖年间的尹凤。
榜眼、探花出得更多,至于近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
明末清初时,及第村声名鹊起,很多赶考学子特意搬过来沾沾书卷气,清末时突然变得平凡,再没有人中过状元,就连解放以后的高考,这里的年轻人也没有什么出彩的。
那“及第村”三个字放到现在名不副实了。
何妍信步入村,村子里面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实在不容易,年轻劳力大多在外面打工,只剩下老弱妇幼,何妍进村时,看到了村头树下晒暖的老人,和村口满身泥巴的孩子,用一双朴实而好奇的眼睛望着这个外来的年轻女孩儿。
何妍装成徒步的旅游爱好者,面带微笑和坐在村头的老人们聊了几句,问了一些事情,讨来一些水灌到水壶里,尝了几口,水又苦又涩,难喝得很。
要路没路,要地没地,要资源没资源,要景点没景点,及第村不穷也得穷。何妍不是女菩萨,也不是视察的领导,只是顺路经过,她穿过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庄,根据村中老人所说,来到后面一座略带绿意的山上。
山上偶尔有几颗绿树,大多是风化的石头,踩上去就粉碎,比山下的破路难走十倍,何妍还是一路前行,走了一个来小时,终于在视线可及之处出现了一座低矮建筑。
“应该就是这里。”何妍用手碰了一下胸口,微微皱眉。
她快步走近,看清了不远处风霜侵蚀破旧不堪的破庙,庙前一口井,早就干涸没水了,龟裂的土地,踩上去碎成一块一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