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重生一九0二 > 第72部分(第2页)

第72部分(第2页)

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虽然没有这样的正式协议,但我在某个场合确实对爱国女学的学生说过类似的话。不光是爱国女学,还有爱国育英学校,学成毕业的我都愿意给予安排。”

“听说您要去琼州发展,那这边的基业不会受到影响吧?”阿萱继续问道。

“不会。”陈文强很干脆地摇头,“上海这里是根基所在,只有扩大,不会缩小。至于琼州,则是分枝,分散风险的一个举措。”

阿萱半晌没有作声,这让陈文强颇有兴致地打量起她来:乌黑的头发,刘海遮住的前额,肌肤细嫩,眼睛因为皱起而现出的纤细的纹路,显得很娇媚。

马车停了下来,陈文强先下了车,很绅士地伸出手。阿萱似乎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在陈文强的手上搭了一下,下了马车就把手缩了回去,轻轻地搭在胯上。

陈文强交代了车夫,大意是这位董小姐出来时,要车夫送她回家。他工作起来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他也不认为阿萱会有兴趣长时间地呆在这里。

进了实验室大楼,陈文强招过一个工作人员来陪阿萱,他表示了歉意后,便一头钻进了专门的实验室。

就现在的强卓实验室的条件,作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作为医药研究,强卓实验室的短腿也很明显,那就是缺乏生物细菌方面的人才和相应的检测手段。也就是说,制出的新的化合物需要拿到同济医院的实验室去验证其对某种细菌生物的有效性。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能与德国法兰克福实验研究机构保持合作的一个因素。当然,合作的对象并不是只有这一家研究机构。但陈文强已经确定了路线,与德国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合作,以便达到他最终的目的。所以,他就不吝于让法兰克福研究室因他的发明而得到利益。

况且,依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如果他不公开研制的步骤,拿到化合物也分析不出具体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想仿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关键的一环还掌握在陈文强手里,这也是一个可资利用的强有力的武器。

当然,要打动德国政府,或者说是威廉皇帝,陈文强还要有足够的资本。这就不只是抗疟新药能够起到的作用,而是能在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新药,才能令好战的德国人心动。

所以,早在抗疟新药——氯喹的研制之前,陈文强便已经给王卓然等人布置了任务,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也就是青霉素诞生之前最好的抗感染药物——磺胺。

在科学发明上,有很多吊诡的事情,往往在折腾了很长时间之后,研究工作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磺胺的发现便是如此。

历史上,人们都对从红色染料百浪多息中发现磺胺的过程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知道百浪多息中能够治病的有效成分——对氨基苯磺酰胺,却是早在百浪多息前数十年便已经为德国人所合成。

于是,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便产生了:首先,百浪多息发明后,是作为一种染料使用的,几十年来谁也没有想到它竟然还可以治疗疾病;其次,多马克发现百浪多息可以治疗链球菌的感染,却搞不清其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只好在治愈过程中把一个个病人染成红人儿;然后,又过了很多年,科学家们才发现百浪多息所以有效,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染料,而是由于它们含有磺胺,而磺胺又根本不是染料。

而在这个翻过来掉过去的漫长的过程中,磺胺——对氨基苯磺酰胺却一直躺在故纸堆里,作为化学家PaulGelmo年轻时完成他的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仅作为合成染料的中间体被研究。

也就是说,陈文强并不必等到百浪多息的发明,才能从其中发现磺胺,而是可以从头脑中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分子式逆向研究,用偶氮化合物与磺胺基进行合成实验,以得到可能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衍生物。

一号,二号,三号,专用实验室里已经有了三种衍生物的结晶,随着实验的进行,还会有更多编号的衍生物被合成出来。陈文强不能确定哪一种便是磺胺,但却可以确定磺胺必定会在这些衍生物中被发现。

时机还不到,陈文强习惯性地观看了一下成果,便又投入到抗疟新药的研制合成之中。

药物的发明不仅是获取暴利那么简单,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也让陈文强的救赎日渐露出曙光。那个在脑海里闪现的数字牌,正以飞速的增长证明着陈文强道路的正确,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他能感受到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日益强大,这更让他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并且乐此不疲、充满期待。

感谢支持

感谢卡卡罗特bi牛,我家的糊总XX,轩辕无,我想远飞2012,雅诗兰黛香,青松远情,无名无天,勿天,书友080731。。。, 浸信会,jackiee0。。。,87haby,非富非贵,虎贲集团军, wuyaozha。。。,心漂浮, 不屈不移,边地两角羊,游岸上的鱼5,凤凰骚客,秋梦私语,A小妮,kqf,指间风沙,连长大人,龙爱孟,书友150121……,明星有难丿,痴语者1,我爱罗V,书友080623…,艳雪残阳,迷失之紫色,琉璃丶雪歌,冯逸飞,城堡12332,miaoge,书友150629,开心一刻83,忘了我的未,沙莽,摩人,刘灬001,大猫猫眼,ㄍ第一法相》,tdwjn,叶添龙,os,jhytw,yyyqqq1,狂‰魔导,书友140810,海角渔夫,熊二他弟,情之讫,ffmin,风铃儿1999,故都迷岸草,我再瞎看看,海水微皱,ily123,蓝 天75,黑帮老大,汴梁幻梦,小叶黄杨2等书友的支持,祝朋友们心想事成,阖家幸福。(未完待续。)

上架感言

突然上架了,有些意外,但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一来感谢书友们长久以来的支持,二来也说说这本书的写作状况。

作为一种风格改变的新尝试吧,开始写得比较顺,但习惯使然,又加上我是个感性的人,有一段时间家里事情不顺,心情起伏影响状态,不得不说写得很让我不满意。

最近有所调整,虽然还不是最佳,但争取向最佳的状态转变。在此再次感谢朋友们的热心支持,感谢编辑大人的指点,感谢CCTV……呵呵,再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顺意。(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觐见,新政之弊利

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灿烂的光彩,宫殿高大、巍峨,震慑人们的灵魂。

颐和园的仁寿殿里,老状元张謇正在接受慈禧的召见,面对慈禧的询问,他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民间怨声载道等世情。

慈禧已年届七十,腰杆虽挺直,但耳朵已有些背,谁又知道她已进入生命倒数的第五个年头。

闻听张謇所言,她半晌无语,然后长叹一声,“我久不闻汝言,不想政事败坏如此。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召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竟全无感动!”

“国家衰弱,海外留学生亦对官员腐败和宪政进程不满,纷纷拥护革命,民心涣散令人震惊。”张謇继续说道:“若要收拾人心,微臣所得,非立宪不可。”

“两江总督端方、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亦上折警劝朝廷,如今反清革命日趋高涨,应赶紧俯从多数希望立宪之人心,以弭少数鼓动排满之乱党。”慈禧停顿时了半晌,谨慎地说道:“朝廷亦有派遣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之意,如今看来,倒是要抓紧了。对了,汝是从天津来?”

“回太后,微臣是从天津来京。”张謇如实答道。

“汝曾见过袁世凯?”

阅历丰富的张謇立刻明白了慈禧的用意,淡定地回答道:“微臣奉召恭请圣安,未觐见天颜,不敢往见别处。”

当时地方大员的权力日渐坐大,特别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东南各省官员的自保行动,令逃往西安颜面扫地的慈禧颇为恼怒,因此对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既要倚重又暗存戒心。她这一袭击式的逼问,就是想获悉地方大员有没有在她眼皮底下结党壮大私人势力。

慈禧似乎松了口气,转而问道:“上海冒出的陈文强,风头很盛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