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戒备森严,外人根本进不来。但基地里有发电机,有兵工厂,有训练营,有速成军校,可谓是再齐全不过。单只这个机密,吴禄贞便觉得陈文强的防范和警惕是应该的。
陈文强绽开笑颜,还拍了拍吴禄贞的手臂,调侃道:“放心,为了照顾你,会让你选个体面的法子。口口声声说什么军人荣誉,我看给你把枪,让你自己了断比较好。怎么样,够四海吧?”
“狗屁。”吴禄贞笑骂了一句,然后无奈地连连摇头,说道:“虽然心里还有点小不舒服,可得承认,复兴会里需要一个你这样的家伙。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这一点,钝初不行,我也不行。”
“最重要的是要有底线。”陈文强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伸手一指,叫道:“来了,来了,准备拍照啊!”
潮湿的稻草燃烧起来,腾起浓重的烟雾,先是喊杀之声,然后是十几个“英勇”的战士举旗端枪,呐喊着冲出烟雾。或是绷带缠头,或是血污在脸,衣服也破烂,但依稀能看出军装的模样,在稍有破损的铁血旗的引领下冲锋而来,倒更能看出英勇无畏的气概。
闪光灯在闪,三架相机和一架摄影机在工作,把这气势威猛的冲锋画面记录下来。陈文强则在大呼小叫,虽然已经是第二次了,他当导演的热情依然不减。
“卡!”陈文强响亮地喊着,手臂挥下,算是完成了表演。
“不错,不错,大家干得不错。”陈文强连连点头,冲着“演员”们一阵夸赞,“你大有进步,脸上的表情很到位,就是要充满仇恨,视死如归;你也很好,表现出轻伤不下火线的英勇……”
吴禄贞苦笑,也没话可说。刚才他倒是提了意见,认为打旗的那个汉子长得过于粗豪,有损他“吴起”的形象。陈文强毫不客气地驳回,又给那汉子的脑袋上缠了抹着红颜色的绷带,脸上涂了更多的灰泥,让“吴起”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万事俱备,就差一张铁血大旗插在万宁城头的照片了。”陈文强终于满意地收工了,走到吴禄贞身边,笑得畅快。
“那些会党的乌合之众——”吴禄贞摇头,不无顾虑地说道:“你就那么有信心?”
“他们要是不行,不还有咱们吗?”陈文强不以为意地说道:“你这边也要做好准备,移师至有利的位置,就打着巡防营的旗号。”
“这边没有问题。”吴禄贞相当地自信,“三挺马克沁,四百多人的队伍,估计全琼的巡防营加在一起,也不是咱们的对手。”
“别打得太猛了。”陈文强赶紧交代道:“要是把别的地方的清军都引来,可就不好收场了。”
“那就,那就只带一挺马克沁。”吴禄贞有些无奈,“巡防营的土包子,肯定没见识过这杀器。”
“别说巡防营,就是南方新军,估计装备得也极少。”陈文强想了想,说道:“朝廷到底还是没钱哪,拼了老底,才把北洋六镇武装起来,其他省份的,也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北洋六镇,嘿嘿,不好打,不好打啊!”吴禄贞连连摇头。
“慢慢来。”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训练上你抓,武器装备呢,我来想办法。纵然不比北洋六镇强,也要差之不远。等搞完这次暴动,我就要去德国走一趟,争取拉拢一个列强作后盾。”
“德国?倒是欧洲新强,只是此事非易。若学满清丧权,恐大失人心,文强需谨慎从事啊!”吴禄贞不无担心地看了陈文强一眼,却没有再说多余的话。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攀丹群雄聚
日俄战争的结果,影响到了世界格局,说它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并不为过。
而日本的强大,也就意味着英日同盟的强大,这对于想共同宰割中国、扩大本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其他列强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局面。所以,拉拢中国,以抵制英日同盟,便似乎是很好的思路。
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中国民众抵制美国的运动中,尽管无法动摇国会,但依然做出了很多让步。如建议中美两国使节升格为大使;除劳工外,其他华人均可入境;宣告优待往美华商及游历者;西点军校对华人敞开;宣布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等等。
再有就是德国。陈文强虽然不知道德皇威廉已经召见了清廷德国大使孙宝琦,透露了他想成立中美德三国同盟的初步设想,并将在五大臣考察宪政途经德国时,给予热情的招待,但他从与德国工商企业的合作中却看出了端倪。没有政府的首肯,很多项目的合作不会这么顺利。
比如克虏伯炼钢厂、伏尔铿造船厂、卡尔蔡司镜片公司等等,甚至原来议而不决的医学院和理工学院(亚洲第一的理工学院——德华大学,比历史提前了四年)的开办,都很快获得通过,进入了到实际操作阶段。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陈文强的运作,以及声名日盛的影响。但德国想扩大在中国的影响,以及一些德国大企业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投资与合作,这样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陈文强觉得德国应该是可以拉拢利用的对象。而最后的确认,则是他计划中的青岛之行,与德国驻青岛总督商议德华大学的资金和选址等问题。
……………。
时间很紧,能够公开行动且圆滑事故的陈文强必然要东奔西走,将复兴会的整个布局一一落实。
现在,他便带着十名最精锐的护卫乔装改扮,押运着一批物资秘密赶到了万宁的攀丹。与万宁三点会的郑鸿名进行了会面。
对于复兴会突然撤走所派人员,物资的供应也陷于停顿,郑鸿名对其中的原因是心知肚明的。显然是因为他不肯完全放手,不是那么听话服从。使复兴会不满意。尽管还保留了一个联络的秘密渠道,但聊胜于无,对郑鸿名的“宏图霸业”并无太大的帮助。
凭借已经到手的几十条枪,数千发子弹,是无论如何不能支撑郑大龙头联络各家。东西两路并举,展开全琼性进攻的宏大战略。郑鸿名虽有雄心壮志,却也不是盲目自大。
没奈何,郑鸿名只得再联络复兴会,夸口说能召集部众上万,只要饷械充足,他便能先取万宁,再占全琼。并且在信中放低身段,愿意接受复兴会领导,甘为复兴会前驱。
其时。陈文强已经决定换马,对郑鸿名的来信只是敷衍。到了后来,郑鸿名口气愈发恳切、急迫,因为郑鸿名与黄家清、黄家熙兄弟俩以攀丹一带为根据地,邀请武术师传艺,吸引青壮年入会,壮大队伍,风声已为官府知晓,早晚要派兵镇压。
形势迫人啊!在得到了陈文强的回信答复后,郑鸿名大喜过望。知道有了强援,就算官府前来剿杀,最少也能抵挡一阵了。
篝火旁,满脸大胡子的陈文强和郑鸿名等人围坐着。烤猪身上的油不时滴进火中,扑扑作响。香气弥漫,烤裂的猪皮上泛起诱人的光泽。
郑鸿名是个孔武有力的汉子,不仅如此,他还有着不小的野心,隐藏在他粗豪的外表下。显然。现在他是高兴的、激动的,因为他穿着一套将军的衣服,已经被授衔为将军,还是起义军的副帅。
要干大事嘛,大家都得晋升不是,将军、元帅啥的,听起来够劲儿,外面传起来也增威抖势。瞧这位郑将军,多得意,这可是大有面子的事情。如果不是陈文强阻止,郑鸿名便要召集所有部众,热热闹闹地开堂拜盟,使这件大事尽人皆知。
“吴元帅,您请用。”郑鸿名亲自动手,从猪背上割下一大块肉,殷勤地放进陈文强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