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朝堂上一片寂静。
龙椅上,明承帝捏着江南官员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第二封折子,眉头微皱,不怒自威。
&ldo;江南一带,发了百年难遇的严重水患,洪水泛滥,毁田毁屋,以至百姓流离失所。且往年雨水丰沛时,也是频频被水患侵扰,诸卿有何良策赈灾治水?&rdo;
明承帝刚说完,底下大臣便是议论纷纷却又无人能敢出列回禀。江南水患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谁又能有什么良策献,若是有,也不至于等到今日。
过了半响还未有人出言,明承帝已然眉头紧皱,怒了天颜。
&ldo;朕打算拨款开仓赈灾,着户部……&rdo;
户部尚书硬着头皮上前。
&ldo;陛下,边关战事不稳,前年西北大旱颗粒无收,各方面耗银耗粮,现如今国库不丰,或还有银款,但粮仓恐无甚粮。&rdo;
&ldo;……&rdo;明承帝此刻已经沉下脸,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
&ldo;那便先拨款赈灾,诸卿可有想到什么治水良策!&rdo;心情郁郁的明承帝把怒火撒到了众大臣头上。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还是无一人开口。
&ldo;陛下,翰林修撰孟大人在殿外候着,说是有治水良策……&rdo;殿前太监张公公突然说道。
&ldo;修撰?&rdo;明承帝疑惑,想不起这么一个小官是何人。
&ldo;就是陛下钦点的新科状元,孟启漳孟大人!&rdo;张公公提示道。
底下的吏部尚书,微微皱了皱眉头。
得了提示的明承帝这才响起孟启漳这个人来,大手一挥。
&ldo;宣!&rdo;
&ldo;宣,翰林修撰觐见&rdo;太监特有的声音,拉得又长又细。
殿门打开,早就侯在门外的孟启漳走了进来。
&ldo;翰林修撰孟启漳,叩见陛下。&rdo;孟启漳进殿后,不慌不忙跪下行礼。现如今的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天颜,此刻的他恭敬稳重不显丝毫慌乱。
&ldo;孟卿可有治水良策?&rdo;明承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ldo;回陛下,这便是臣草写的治水之策。然,是否良策,臣不敢保证,或能行之有效一二。&rdo;
孟启漳恭敬道,却也不敢把话说满了。
&ldo;呈上来!&rdo;明承帝并没有生气,小小修撰能提出一二良策已是不易,他的这帮大臣可是无一人言语。
张公公把孟启漳递上的折子,呈到了明承帝手中。
&ldo;好,好,好……哈哈哈……&rdo;明承帝看过手中的折子,忽然大笑。又道:&ldo;看来我这大殿也不是无一人可用,这般治水善后之良策,必能行之有效,孟卿大善,待解了江南水患,必重重嘉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