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乐驭的智能驾驶,涉及到的诸多难点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最后得出的结论:自己做不到。
更有高管们现场就开始打电话。
自动驾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自2009年起,谷歌开启自动驾驶项目以来,一路跌跌撞撞走了八年。
八年时间。
大批风险资本入局。
加上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更新。
让自动驾驶这一概念甚嚣尘上。
各大主机厂,纷纷宣布自动驾驶计划,唯恐落后。
bmw与英特尔合作,开发自动驾驶;
通用收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cruise;
奔驰与博世开发SAEL4级自动驾驶技术;
waymo、Uber、特斯拉更是将自动驾驶实际应用。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开发和测试验证不断深入……
以及waymo、Uber、特斯拉三家公司先后卷入严重的交通事故。
自动驾驶这一概念,开始慢慢降温。
各大主机厂,理性也开始回归。
纷纷延长时间规划,不断推迟自动驾驶项目落地的时间。
这不是技术问题,还有政策问题,更有道德问题。
显然,自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余成东强调:
“朋友们,我们不愿意称这种技术为自动驾驶,更愿意称其为辅助驾驶。”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只会开放SAEL3级辅助驾驶功能……”
“这一等级支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自动变道避让等各种辅助功能……”
“只是为了一定程度解放驾驶员的注意力,但是不支持无人驾驶……”
“必须驾驶员接管与自动驾驶功能共存。”
余成东继续说:
“除了智能化程度以外,乐驭还加载了800VSIc碳化硅平台。”
“这个平台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高压快充,它具备400Kw的充电功率……”
“能够在15分钟内,将电量从5%充到90%,彻底摆脱充电时长焦虑。”
“第二个作用是高速运动。”
“通过我们高压平台的碳化硅电机,单电机就能够输出460Kw最大功率、830牛米最大扭矩……”
“电机功率密度提高了35%,效率高达98%。”
“单电机就能够驱动2吨重的大家伙,在3秒内完成0-100公里加速,极速更是突破的300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