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哥研究院。
常乐同刘朝阳一同走向材料研究所。
陪同的还有舒志杰、林丽。
“刘院士,又有产出了?”常乐问。
“对,材料研究所光伏面板在技术上有了新突破,经过我们论证,基本上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刘朝阳说。
“项目负责人是谁?”常乐问。
“陈兆元。”
“陈兆元?没什么印象。”
“如果不是这次技术突破,我也没有什么印象。”刘朝阳解释:
“四年前他从南开博士毕业,他的老师是国内光伏研究的顶级科学家。”
“他认为陈兆元这个年轻人很有潜力,是一个可造之才,就把他推荐给我。”
“他进入材料研究所工作后,一直潜心研究光伏产业,如今也算有了一个不小的技术突破。”
“嗯。”
四人来到材料研究所前坪。
陈兆元带着项目团队成员,已经在前坪等候。
身边还有一块黑色面板,是为光电转换装置。
“老板,刘院士、舒所长,林博士……”陈兆元一一招呼。
“陈博士,介绍一下。”常乐点头说。
“好。老板,刘院长,这就是我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陈兆元介绍道:
“基于林博士碳纳米管,配比其他材料打造的光伏面板,太阳能转换效率已经达到50%……”
“转换效率是目前主流晶硅光伏面板的2倍多,也远超欧美正在大力发展的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利用效率,他们的利用效率在实验室是33。5%。”
“兆元,不要这么掐头去尾的介绍,老板不是专业人士,你这么介绍,听不懂。”刘朝阳打断。
“对,你就把我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小白,给我科普一下。”常乐笑着说。
“哦,好,是我考虑不周。”陈兆元面露尴尬,恢复正常后,继续介绍:
“太阳能由不同波长的光线,也就是不同频率的光子组成,太阳能光伏面板就是利用这些不同频率的光子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晶硅太阳能光伏面板,不能完全吸收所有频率的光子能量……”
“只能吸收近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等,这些光波长适中,能够进入面板。”
“而红外光等波长较长的光不能吸收,波长较短的光子也不能吸收,这些光子一接触面板就会发热流失。”
“所以效率很低,当前已经商业化的成熟技术,单晶硅转换效率为16-18%,实验室最高转化率为25%:”
“多晶硅光电转化率位于14%-16%之间,实验室最高转化率为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