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其实刘备也只是故作姿态而已,想跟吕布建立同盟关系,为的是日后,而并不在此战——汉中之役,他为了抢时间,拼死前突,兵马损伤太大,可以说是惨胜,再加上许下了无数的赏赐,差点儿把成都和南郑的府库都给搬空喽,真要再挥师北上,钱粮几无来源。所以一方面继续派简雍、孙乾等去游说吕布和陈宫,一方面班师返回了成都。
汉中既失,曹操再继续跟吕布耗着也没啥意思,于是便遣贾诩前去约谈,只要吕布、马超全军退出雍州,折返凉州,两家便可罢兵。贾文和还没跟对方谈拢条件呢,是勋的书信便送到了,于是诸葛亮赍了此信,匆匆跑来求见曹操。
曹操览信大喜:“宏辅此计甚妙,孔明可试行之。”
是勋建议曹操出奇兵以挠吕布之后,迫其后退,当然这支奇兵不能让曹操自己出——若真是那么简单,曹操本人岂有想不到的道理?奇兵的来源,其实是西部鲜卑蒲头部。
此前蒲头东进为拓拔部所阻,被迫向西方扩张势力,翻越沙漠,南下北地郡,结果在灵州城下为吕布部将张辽所败,被迫收缩回灵武谷。这是悬在吕布顶门的一柄利剑啊,是勋说了,今吕布召聚众将,以御王师——否则数量处于绝对劣势,再怎么勇猛也打不赢曹操——则北路必然空虚,咱们可以引诱蒲头南下骚扰啊。
在给诸葛亮去信的同时,是勋也写信给是魏,要他把朝廷提供的物资分一部分给蒲头,请求蒲头进入凉州。等诸葛亮得信以后,接受了曹操的指派,更干脆亲身前往,经并州兜个圈子去跟蒲头接上了线,许诺封其为单于,重开边市,要蒲头协助夹攻吕布。
双管齐下,不由得贪欲无限的鲜卑大人们不动。于是蒲头再起大军,深入北地,直至攻破了丁奚城,距离郡治富平只有五十多里的路程。这边贾诩跟吕布连日谈判,最终商定,吕布军返回凉州,马超退屯陈仓,双方乃可罢兵言和。和谈既成,吕布就忙着收兵回去对战蒲头啦,曹操趁机撕毁协议,杀了个回马枪,一举攻破陈仓,马超经散关故道遁入汉中,投刘备去了。
随即夏侯渊率领骑兵上陇,并遣使者前往金城,赦免韩遂之罪,使其东西夹击吕布,汉阳、安定、金城三郡十数城瞬间易主。等到吕布击退了蒲头,掉过头来再战曹操,局面已经糜烂得不可收拾了。
只是曹军长期远征,将士思归,这时候也逐渐地打不下去啦,最终只好二次约和,吕布允许夏侯渊屯驻在秦亭、陇关一线,占住了西进的要冲,同时把女儿许嫁给曹操三子曹彰,算是递交了一名人质,以此换得曹操的退兵。
连番大战,直到建安十三年的五月份,曹操才始返回许都,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卫尉马腾下狱,满门抄斩。此番虽然未能保住汉中,好在张鲁兄弟俩都全须全尾地跟回了朝,而且还击败马超、逼退吕布,对外宣称,亦一次史诗般的大胜利也。
那么既然大胜了,当然就该立刻考虑封国建藩的问题啦……(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以魏代汉
曹操妻妾众多,子女也众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共有女公子六名,其中长女已经许嫁给夏侯惇长子夏侯楙了,于是即将次女曹宪送入宫中,给刘协为贵人,并且有极大的可能性,过个一年半载的便扶正为皇后。
原本历史上,曹操同时把三个闺女都送给了刘协,除曹宪外还有曹节和曹华,最后当上皇后的是曹节。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伏后废得早,曹操献女也提前了,曹节和曹华的年纪都还太小,故此只能曹宪一人进宫。
对于此事,是勋是明确表示反对的,他认为老曹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是啊,国丈谁都想当,为的是利用国戚的身份把握权柄,问题老曹你已经大权在握了好吧,还需要牺牲闺女的幸福去捞这个虚名吗?但是没有办法,后汉例以外戚为大将军掌控内朝,已成传统,哪怕曹操也跳脱不出这个窠臼去,总觉得我要不做国戚,这权势就缺一角,不够圆满……
是勋忍不住要想,倘若易地而处,我是绝对舍不得把是雪、是云她们送出去当政治筹码的。不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曹操才是老板,我只是打工仔——政治真特么是黑暗而无耻的玩意儿!
董昭、华歆、郗虑等人如同苍蝇见了臭肉一般,立刻闻腥而动,为了把曹氏女拱上皇后宝座和给曹操封公建国而全面活跃起来。前一事还需要时间来酝酿和发酵,后一事却马上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啦。不过对于究竟把曹操封在何地,封地多大为好。这票家伙还必须要听取曹家核心人物的意见。于是董昭就去找了曹德恳谈。郗虑仗着大师兄的身份,亲自登门来向是勋求问。
是勋假模假式地避嫌:“此大事也,勋安得与闻?”可是随即就一转折:“未知当道诸公何所议也?兄可透露一二否?”我不好主动开口啊,但你们究竟是啥打算,有啥计划呢?说出来我倒可以给点儿意见。
其实是勋的真实想法,早就通过荀攸向荀彧转达过了,荀文若虽已辞职归隐,在朝中仍有极大的影响力。在这件事上也早就做了一定安排。所以郗虑提出来的计划,倒是挺合乎是勋的心意——
计划把曹操封在中州之地,当然啦,河南不能给——雒阳本为东汉朝的都城,而许都说白了只是临时性陪都而已,并不是说就把雒阳给彻底放弃了——那么司隶校尉部也就光剩下了河东、河内和弘农三个郡啦。原本历史上给了曹操十个郡,建起一个超级大公国来,这回因为是勋的谋划、荀彧的杯葛,不可能给那么多了,但三个还是嫌太少。怕曹操不满意。
因此再在周边找一圈儿,打算加上荆州的南阳和豫州的颍川。给曹操五个郡。国都么,就定在河东的安邑——当年天子逃出长安,在前往雒阳途中为李、郭兵马所追,被迫渡过黄河,就曾经在安邑落过脚,这地方有历史纪念意义啊,正好以酬曹操的大功。
是勋点点头,心说合适。他不想让曹操再都邺城,就是因为那地方相对偏远,不便于征伐西蜀和东吴,换到安邑,近了就不止一星半点儿啦。当然最佳位置是弘农,终究在黄河以南,比河北的安邑交通更为顺畅,但弘农距离雒阳太近了,估计刘协断然不肯答应。
安邑那地方不错,当年自己也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跟安邑住过不短的一段时间,这要是曹操把大本营搬去安邑,自己便可故地重游也……
可是突然间一愣神儿,心说不好,这真要是舍了邺城而都安邑,那就不可能再叫“魏”啦!我靠难道汉朝之后要接别的朝代……
虽说国名之类只是枝节小事,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郗虑啊:“国以何名?”郗鸿豫回答说:“乃有三选。”
第一个备选,是叫“晋国”,因为春秋时代晋国的核心区域就在河东,晋都一为翼,二为绛(新田),都在安邑的北方。
是勋心说完,汉朝直接接晋朝了……希望不会再产生东晋和西晋的区别……
第二个备选,是叫“唐国”,相传唐尧建都平阳,也在河东郡内,而且晋国最初的藩号就叫做唐。
是勋心说好嘛,这一杆子又打出四百多年去……也好,那我就想尽办法,让那大唐盛世提前几百年出现在东亚大地上吧。
第三个备选,郗虑说了:“为魏也,魏都安邑。”
啊呦,这个好!是勋忍不住就一挑眉毛啊。曹魏之所以名魏,是因为曹操都邺,而邺城属于魏郡,自己一时头脑发昏,就没想到隔着千里之外,河东之地同样也可以叫魏啊。当初韩、赵、魏三家分晋,魏的第一座都城就是安邑,后来被秦所逼,才迁到河南的大梁——我早该想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