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军人们的内侧,陪在车队两旁的,有男人有女人,有党项人的权贵,也有西夏皇宫中的宫人。
这无疑是个盛大的日子,长安百姓欢声笑语,盯着车队,一直到车队经过,也久久不愿散去。
朱雀大街两旁的酒楼茶肆,这一天的生意格外的好,早早就都坐满了客人,等到车队过去,各处客人随即便要了酒菜,摆开了宴席。
这一天,素来庄严肃穆的朱雀大道上,飘了一天的酒香,歌舞之声不绝于耳,鞭炮鸣响之声,一直持续到深夜也不曾断绝。
来到朱雀门,车队停住在这里,大将军赵石也等在此处,一声令下,车队绕着皇城开始行进,而这个时候,西夏人则被军兵们押解着,进入朱雀门。
雄伟恢弘的朱雀门,也挡住了大多数人的脚步,只有身份高贵者,才能进入朱雀门,特许观礼。
献捷大礼最隆重的一幕,发生在大秦的金銮殿外。
金銮殿外长长的台阶之上,两边皆立有值守军兵,这才是皇家仪卫。
来到阶梯之下,放眼前望,高高在上的金銮大殿,好像居于云中的天宫一般,华贵中透着无尽的威严。
西夏人跪倒在寒风中,低下自己的头颅,伏在地上,有的身子在不由自主的颤抖,有的则已泪流满面,为西夏送上最后的哀伤。
“臣,冠军大将军,兴国公,伐夏诸路兵马总管,赵石,今灭夏而还,为大秦皇帝陛下献礼,祝我大秦,千秋万代,江山永固,社稷绵延,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石雄厚的声音,遍传四方。
阶梯之上,漫步走出一人,手捧圣旨,开始宣读,声音同样洪亮,四方皆闻。
文章并不算长,但阴阳顿挫之间,却也耗费了小半个时辰才收了尾……
在这样一个时候,文章好坏,其实已经无足轻重,西夏灭亡了,秦人收获了胜利,并在这一刻,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强盛,展示大秦皇帝陛下的威严。
“宣西夏末帝李砚上殿。”
这其实就是最后一个环节了,赵石轻轻舒了一口气,但该跪着还得跪着,该忍受寒冷的,还得忍受寒冷。
赵石心里不由腹诽,奶奶的,这献捷之礼怎么搞的,有功将士都在外间受冻,朝中大臣们却在金銮殿内身子暖暖的享受尊荣,嗯,以后这个规矩得改改,就算大家不进去,也要那帮文官出来,陪着咱们挨冻才成。
仪式还在进行,早已被告知今日过程的西夏幼帝母子,在众人瞩目当中,孤零零的走上台阶,艰难的向上迈动脚步,母子两人,穿的到是华贵,但身子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孩子已经泪流满面,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但没有谁心软,此乃国战,胜利者享受尊荣,失败者咽下苦果,没有丝毫容情的余地……
赵石并没有等多久。
“宣大将军赵石入殿……”
赵石起身,一步迈上台阶,很快便来到金銮殿内……
大秦群臣,皆在殿内,肃穆庄严,他们用眼角余光瞅着那雄壮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处,瞅着他跪下再次参见君王,瞅着他站起身,来到武官最前列,羡慕中带着警惕。
大将军赵石,回朝了……
接下来便乏善可陈了,赐予西夏幼帝李砚封号,又赐其母李氏夫人号,皇帝陛下对西夏幼帝母子很是宽慰了两句,但这毕竟是表面文章,和蜀国皇帝差不多,到了大秦京师,便别想着再离开了。
大秦爵位继承,也从来都是降等而承,用不了多少年,西夏皇族这一支,便会消失在时光当中,不会再有什么意外。
这是古之多少亡国之君都验证了的事情,最多最多,会留下点令后人缅怀的凄清诗篇而已。
此时,大秦展示了它的宽容,但也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做不得数。
过程有些冗长,但总有结束之时,献捷大礼在午后终于落下了帷幕,将士得了赏赐,陆续回营,在长安城这等繁华所在,他们的银钱不愁去处。
西夏战俘,也被纷纷安置,不用一一细表。
皇帝陛下兴尽回宫,朝臣们三三两两的走出金銮大殿,所有人几乎都长长吐出一口气,还好,没出什么差错。
大将军赵石再非往日那般孤单,身周左右,都簇拥着人。
几位朝中重臣用眼睛余光瞟着这边,神情略显复杂,大将军赵石在朝中,再非孤立无援了,尤其是枢密院的官员,都在一一和大将军见礼问好。
兵部尚书李承乾也凑上去,和大将军谈笑了两句,兵部左右两位侍郎,都在恭恭敬敬的给大将军赵石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