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将血压药 > 第970部分(第2页)

第970部分(第2页)

眼瞅着张培贤想要开口,赵石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韩大人到是有风骨……你应该也知道,河南战事之后,我在朝中没少为河洛上下说了话,军人们杀敌报国,提着脑袋在为朝廷效命,为他们说两句好话,真不当什么,再者说,沙场征战,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朝廷应该体谅军前将士一些。”

一句话,就已经堵死了张培贤开口的余地。

赵石这里则话风一转,“但是……韩大人,别跟我说才干不足,回京向陛下请罪的话,你这个布政使还没卸任呢。”

“我就不说战事开始之后,河洛地方的百姓怎么就会闹的那么厉害,你这个布政使之前施政如何,就说战事之后,除了向朝廷伸手之外,哪些人玩忽职守,哪些人又参与到了乱事之中,又有哪些人尽忠职守,以死报国,你心里有没有数儿,到底清楚不清楚?”

也不用脸色由红转白,身子开始微微颤抖的韩聪回答,赵石径自接着道:“我知道韩大人心里明白着呢,但……陛下让我问你一句,为什么不上报朝廷,自河洛战事开始,你上了几道表章?你这样的臣子还能不能用?你心里除了张将军之外,还装着哪个?”

当陛下两个字出口的时候,韩聪身子僵了僵猛的便跪倒在了地上,张培贤也再坐不住,撩开衣袍,跪倒下来。

这就是钦使的威风,有的时候,即便对着圣旨,时机凑巧的话,你也可以不当一回事,但有的时候,只是钦使口中一句话,就能让你胆战心惊,威权再重的臣子,到底也还是臣子。

至于皇帝陛下说没说过这番话,不重要,因为赵石陛辞之时,说起将要履任户部侍郎的韩聪,皇帝陛下确实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喃喃道了一句,韩家人啊。

有了这个,其实就已经足够了,河间韩氏风光的够久了,将河间经营的铁桶一般,景兴皇帝没动的了他们,但景兴末年的那场风波,韩氏却没头没脑的卷了进去。

无论是成武皇帝,还是赵石,心里都扎着一根刺呢。

而张培贤,韩聪两个听到最后一句,张培贤身子猛的哆嗦了一下,这话真的让人胆寒,来自皇帝陛下的疑忌,是现在的他所无法承受的,谁也没大将军赵石那样硬朗的身板儿,进了大理寺牢狱,还能安然出来。

如果说张培贤有了恐惧之心的话,那么对于韩聪来说,这句话就好像晴天霹雳一般,劈在了他的脑门儿上,恐惧如同潮水一般淹没了他,陛下这……是要对韩氏动手了?

如果这罪名坐实了,谋逆的帽子也就扣在脑袋上了,还有比谋逆更大的罪过吗?

实际上,赵石最后一句话,确实有些过了,眼前这两位,一个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一个则是朝廷上将,手握大军兵权。

也许在长安,可以这么直接的问出来,现在嘛,却有可能激起兵变,因为这话太重了,没人能够承受的起这样一个罪名。(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安抚

无论是张培贤,还是韩聪,听了旁人的吓唬就腿脚软的人,但那得看谁,赵石吓唬人,吓唬吓唬着,可能就变成真的了。

张培贤觉着冤枉,韩聪就更别提了。

赵石却觉着心里舒爽无比,在长安呆的久了,权势也越来越显赫,但却没多少痛快的地方。

对着这两个人,他也知道,一味强硬不是办法,闹出兵变来,就算他也顶不住,军中的骄兵悍将是个什么样子,又想的什么,他太清楚了。

缓和了一下脸色,伸手便将张培贤先搀了起来,“这些话有些重,但张将军和韩大人也要体谅一下,那会儿陛下正在气头儿上,也许就是随口一说,没那么严重。”

张培贤已经回过神儿来了,僵着脸,勉强挤出点笑容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也许是气话,也许啊……他娘的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他经营河洛太久了些,这就是错。

像赵石,就从不曾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为什么,还不是朝廷忌惮这位大将军拥兵自重嘛。

虽说张培贤心里到底留下了疙瘩,但他也看明白了,韩聪回京述职,不定是怎么回事呢,他再搀和,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而以他的年纪,皇帝陛下就算有了猜疑之心,也不会太过不留余地,韩聪不同,河间韩氏……张培贤心里叹了口气,河洛文武太过和睦,让陛下不满了啊。

“韩大人……”赵石转头又唤了一声。

韩聪很符合文臣的形象。此时伏在地上。哽咽难言。半晌才道:“臣下之心,天日可鉴……”

赵石点了点头,“再过几日,与彭大人交接之后,还请韩大人火速回京……韩大人也不必觉着冤枉,你扪心自问,主政河洛之后,你做了些什么。河南战事前后,你又尽没尽心,这么想想,也许对韩大人之后的前程,有许多好处呢。”

看上去,赵石有着那么点好意,但在场的两人,都是久经宦海之人,却能听的明白,广这一番话。就让韩聪的身份起了变化。

不再是回京述职之人了,而是待罪之臣。也许……户部侍郎的位子,也就此没了。

自河南战事之后,朝廷的大棒,终于落在了河洛文武身上,先就是河洛布政使韩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