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重生欧美当大师无防盗 > 第211部分(第2页)

第211部分(第2页)

这种仪式经过广播的渲染,也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同甘共苦,众志成城的神圣感觉。

哪怕不是华人,那些少数民族在这一刻也没有任何的排斥感,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进了这个大家庭。

当天下午,潘志成作为政府总理,一共接受了三十四个西方国家大使的国书。这些国家都是第一时间就承认了南华,即使短期内不建立大使馆,但是也会在这里设立一家外交机构。

第二天上午,他又接见了十二个东方阵营的外交代表,同意了各国建立外交机构的申请。

南华也将河心洲一大片沼泽区域化为了使馆区,这里因为到处都是沼泽地,原本就没有什么区民,被两条河包夹在其中,农业开发的余地也不算大。

将这里作为使馆区虽然看来有些难为了其他国家,但是却受到了所有国家的一致欢迎。

因为这里是沼泽地,只有不多的几条道路通行,在这里设立大使馆,虽然会增加一部分建筑成本,但是有天然的地形隔绝,沼泽里满是毒蛇和鳄鱼。

只要简单地修建一个院子,每家大使馆都能变成一座座孤舟,安全性有了很大的保障。

周南没有参加一系列的国事活动,除了少数几场庆祝活动,他一直在会见各界的学者们,还有企业家们。

南华大学的建设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之所以时隔几个月还没有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不是因为资金问题,也不是因为建设难度,而是因为总设计师梁先生被借用到政府部门,进行南华的城市规划建设。

总设计师都被撬走了,大学的设计当然停滞下来了。不过梁先生一天当做两天用,每天都抽空进行一番设计,目前也快要完稿了。

林先生跟着周南从瑞士回来之后,也加入了设计的团队。但是让周南苦恼的是,她对大学的设计也没有什么兴趣而是迷上了城市设计。

大学的整体规划图已经接近完稿,林先生现在加入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如果她能完成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这种成就感远不是设计几套房子能比得上的。

原本周南还很担心自己留不住梁先生,林先生夫妇俩,因为等到内战结束之后,这个时候的人们的爱国激情是后世根本不能比的,想拦恐怕也拦不住。

不过这个问题被蔡老他们直接就解决了。

因为在南华成立的第三天,就公布了一系列的政府任命名单,梁先生接受了住房改建部副部长的职位,之所以不是正职部长,是因为他也看上了南华大学建筑系院长的职务。

周南在跟华人学者的见面会上,承诺将会继承国学,但是同时将会大力发展理工学科。目前五百万美元每年的教育拨款,将会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比例,都倾向于理工学科。

除此之外,周南也承诺,以后南华大学接受的社会捐款,也将有一大半拨给理工学科,大力发展科技。

至于国学科,之所以还能占据一小半的拨款,不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投入,而是周南答应了来自内地的一些大学者们,将会把这一部分资金用在帮助国内院校教育投入上面。

因为这个原因,周南才能挽留一部分大师,让他们愿意留在南华任教。

商人立国,商人治国,除了荷兰,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有过先例。

不过正因为南华如今的宗主国荷兰就是依靠商人治国的,所以南华的发展也有了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

南华穷吗?很穷。现在的南华连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基础设施近乎没有。这个国家没有一寸合格的公路,也没有电。

连国家的议会还只是商人捐出来的大院,总理府也不过是一座两层小楼。

但是南华同时也很富裕,按照人均水平来说南华拥有的财富甚至能排在世界前列。

现在的南华是整合了整个东南亚的资源,都流向了南华。除了东南亚,从内地也有许多富商因为战争的局势变化,移民来了南华,也带来了大笔的资金。

从欧美返回南华的商人们,更是在国外赚钱来反哺南华。47年一年,光是这些人就从欧美带回了五亿美元的物资和资金,建设了数千家工厂。

而现在南华已经正式建国了,除了华人们自己的力量,欧洲的资金和技术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向南华。

就以水电投资为例,瑞士获得了在拉亚山修建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合同,美国就不依了,他们提出甚至能以更优惠的条件,帮助南华也建设一座大型水电站。

在北加里曼丹的马利瑙,那里有着比拉亚山更好的建设水电站自然条件,只是因为当地几乎没有开发,所以建设水电站了电也卖不出去。

现在南华即将进入大开发阶段,再多的电也不够用。所以周南跟潘老他们沟通了之后,答应了美国人的条件。

虽然明知道美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南华发展的红利,施加他们的影响力,但是这件事毕竟是对南华有利。

至于环境保护……在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谈这个是傻叉。

君不见英国为了发展,伦敦现在就变成了一座雾霾之城,这可比后世的京城要严重多了。

58年一个冬天,因为环境污染死去的人有几千人,他们谈过环境保护吗?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的红利不仅仅是变得有钱,而是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为了比别人领先一步,一切都是值得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