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军已经开始有小部分的人跪地投降了,这个情况马上就被孟优和其他洞主看在眼里,不由得心中大急,连忙高声喝止,叫自己洞中的勇士向他们所在地集中。
看到终于有主心骨了,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各洞勇士,也是放弃了直接投降,然后往某个方向集结过去。
那些已经被捆了起来的南蛮士兵,就算后悔也没用了,乖乖的当俘虏吧。
孟获看到六洞士兵已经都集结到一起,然后在抵抗汉军的进攻之后,也是赶了过来,和几洞洞主要选择突围的方向。
有人选择往前突破,有人选择往后突破,各有利弊。
往前突破,只要冲出去了,要再战还是直接回南中都可以,也方便许多。
但是有人却反对,一般看似最好的选择,很可能埋伏的兵力也是最多的,所以还是往后面突围更好,那里很可能汉军力量并不多,突围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只要突出去,就可以绕路,那样会更安全。
甚至还有人看到两种意见相争不下,又建议分头突围的,不管前后那边汉军人多,都会有人突围出去的。
孟获也是弄得头都大了。
三个方法好像都有道理,他也不知道选哪个好。
不过时间却是不允许他们长时间的思考,因为没有他们这些洞主的坐镇,被集结起来洞兵,显然在抵抗汉军的进攻的时候有些吃力了。
虽然他们把洞兵都集结在了一起,避免了兵力分散,各自为战,导致混乱不堪被各个击破,但是都集中到一块,可是再次给汉军的弓箭手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每一轮都是数千支箭矢飞过来,好像还有很多大盾,而且其余的洞兵手里也都还有一个小盾,所以伤亡还不算太多,但要是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伤亡也就会越多。
最后,孟获和其他五个洞主加上孟优一共七个人,“投票”决定突围方向。
结果往前突围两票,分散突围两票,往后突围三票。
最终,孟获下令,全军往后方突围。
在留下一部分洞兵拿着大盾断后,抵挡前面杀过来夜袭的汉军,其余四万左右的南中士兵全都在孟获的带领下,往北方突围。
在他们看来,汉军肯定是以为他们要急着赶回南中,所以应该布置了大半的兵力在前面等着他们突围。
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必将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孟获他们其实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作为洞主和洞主继位者,还是学习过一些汉人的文化的。
只不过很多都是听过就忘,根本不会深入去研究。
他们只相信手中的大刀长矛,只要武勇足够,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汉人中不是有一句话,叫“一力降十会”吗?
反正他们理解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当孟获的举动被前后两军的斥候看到之后,也是急忙上报给孙权和庞统。
庞统虽然料到孟获有可能会往北方突围,但是却没有怎么担心。
要是早两天,庞统可能还会担心,但是现在却不用了。
一个是那边多出来一个能让沙摩柯都称赞不已的鄂焕,他的武艺足以匹敌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