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乐县衙之内,刘磐端坐首位,然后周围还有蒯良,杨龄和几个偏将。
他们正在商讨,刘晔为什么会突然撤退,而且撤退的如此干净,城中没有一个活人,连粮食都没有剩下一粒。
虽然这些偏将虽然智力不高,不过还是都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提了出来。
有说刘晔守城物资消耗殆尽的;
有说刘晔手里兵力不足的;
甚至还有说刘晔被荆州军被刘磐吓破了胆的,不过这个就有点拍马屁了,要是真怕了刘磐,敢在第一天就去夜袭劫营的吗?
不过综合他们的意见,最后蒯良做了总结。
那就是刘晔明着是为了抵挡荆州之兵,其实是为了转移阳乐县城以及周围的百姓。
现在就是去周边的乡下,估计也找不到几个百姓了。
另外这些偏将说的也对,刘晔手中兵力确实不足,经过这两天的战斗,刘晔手中能战之兵估计也就七八千人了,而且士兵实力还比不上荆州军。
再者,守城物资应该是消耗完了,哪怕没消耗完应该也是所剩无几,根本支撑不了一天的时间了。
所以刘晔选择趁夜撤离也就说得通了。
而且带着如此之多的百姓撤离,行军速度肯定快不了,所以蒯良建议刘磐,留下少部分人驻守阳乐县,剩下的大军迅速追击刘晔。
要么刘晔放弃百姓,要么就只能是拼死在后面断后,让百姓先逃。
这样一来,不管刘晔如何选择都将对荆州军有利。
放弃百姓,那前面所做的就全是无用功,而且刘晔的名声也就臭了。
如果选择第二项硬拼,那就更好了,自己两万多人打对方几千人,取胜那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只要刘晔主力被灭,那豫章郡就没有多少抵抗的力量了。
等到蒯良说完,杨龄和其他偏将都点头同意。
而刘磐看到手下意见如此统一,而他本人也是觉得蒯良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所以留下两员偏将率领两千士兵守卫阳乐县城。同时把那些伤兵也留下来给他们照顾。
至于其他的尸体,早就已经被集中火化了。
现在天气很热,可不敢放在外面就这么放着。
而且这个地区多雨,挖坑集体掩埋都不保险,只能烧了。
只有那些将领的尸首,才会被特殊处理后,带回去交给家属。
随后,刘磐,蒯良率领两万五千左右的士兵,开始往东追赶刘晔。
按照他们的设想,刘晔带着那么多老百姓,肯定跑不快。
不过随着追击,路过一些险要之地,或者是一些路边有山林的地方,蒯良都是建议大军停下休息,然后派斥候去打探,等到确定没有伏兵的时候,才会再度追击。
起初,刘磐还以为蒯良是被上一次刘晔军的夜袭给吓坏了。
不过随着有时候斥候搜索的时候被杀,或者是派兵过去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伏兵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