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眼前,唐军二十多万兵临城下,大行城守军只有区区六千,可是却没见六千守军有丝毫开城投降的迹象,二话不说便选择了守土抗击,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仍有一种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的勇气,世上真正懂得“气节”二字的,并不仅仅止于中原汉土。
隆隆的鼓声没断过,震天的喊杀声过后,便又听见轰隆隆的爆炸声,李世民用震天雷似乎用上瘾了,到哪里都不忘用上这个,当然,震天雷原本是一件犀利的火器,它的造价也不贵,如果用它能大大减少将士伤亡的话,何乐而不为?
大行城的守军很骁悍,面对数十万大军仍凛然不惧,守将战在城头,声嘶力竭地挥舞着长剑,士卒们搬运箭矢,巨石,滚木,来往有条不紊,唐军攻城时,守军并未慌乱,而是遵从将领的指挥,各司其职抗击唐军。
攻城整整一上午,大行城好几次出现险情,差点被攀上城头的唐军占了,后来守将亲自上阵,领着守军拼命反击,才将攀上城头的小股唐军当场格杀,堪堪守住了城池。到了午时,李世民下令鸣金收兵。
没能攻下城池,在君臣的意料之中,没有内应,拒绝投降,强行攻城不可能太快,不过李世民对今日攻城的进展还是颇为满意的,上午城头好几次被唐军攀上去,每次只差一点便能占领城头了,这是个好现象,如果下午再次攻城的话,应该有希望破城。
阵亡了两千余人,但李世民的心情不错,帅帐内与一众老将谈笑风生,挥斥方遒之态很威风。
午时埋锅造饭,将士们吃得欢畅,相比攻打安市城时那种绝望且无力的心态,今日这个大行城显然轻松多了,这才是攻城正确的打开方式嘛,安市城的杨万春简直就是个妖孽,一点都不随和……
大营的空地上,所有将士全都蹲在地上,硕大的行军铁锅里煮着野菜汤,汤里还掺了一点肉末,味道不一定好,但营养却也马马虎虎了,行军全都分发了干粮,每顿大概是黑乎乎的一团东西,材料并非固定,大多是饼或者饭团,里面掺了一丁点的盐巴,条件允许的话,饭团外面还裹了几片临时从地里摘来的野菜。
第九百零二章 大营遇袭
这便是普通将士的一顿饭了,身份不同,口味也不同,李素养尊处优惯了,这种东西打死他也无法下咽,可将士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地舔着手指,再来一碗野菜汤,寒冷的北国野地里,一碗汤喝得浑身暖融融的,已是难得的舒坦惬意了。
李素顶着宿醉的脑袋,浑浑噩噩走到营帐外,营帐外的李家部曲们也在用饭,自家人的伙食毕竟跟寻常府兵不一样,李家部曲们吃的是面饼夹肉,大片的肥肉裹在面饼里,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汤也不一样,部曲们喝的是真正的肉汤,里面的肉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李素这个家主对部曲们向来大方,行军每到一地便让方老五去附近打猎或是采购肉食,部曲们基本每天每顿都有肉吃。
李素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走近部曲,探头看了一眼大家吃的东西,满意地点点头,方老五客气地招呼李素过来随便吃点,李素笑着拒绝,宿醉未醒,实在吃不下东西。
郑小楼一边啃着饼,一边朝天翻了个白眼,显然对家主这种行军还不忘醉生梦死的人表示鄙视。
李素指了指他,算了,头痛,今天不跟他计较。
很平静很温馨的场面,很有一种恬淡的生活味道。
可惜,温馨的时刻总是被老天打断。
埋头啃着面饼的郑小楼忽然动作一滞,接着脸上露出古怪之色,然后神情一凛,竟扔了手里的面饼,整个人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冰冷的土地,不知在听着什么。
李素还没走,见状不由奇道:“你这是干啥?饼里的肉掉地上了?”
郑小楼不耐烦地朝他一挥手。
旁边坐的全是李家部曲,见郑小楼这模样,方老五第一个反应过来,也扔了手里饼,学郑小楼的样子将耳朵贴在地上。
良久,郑小楼和方老五同时直起身,脸色苍白地对视了一眼。
李素也发现不对劲了,道:“怎么了?出啥事了?”
方老五颤声道:“不知是不是小人听错了,很多很杂乱的马蹄声朝咱们奔过来,不知是敌是友……”
郑小楼在一旁淡淡地补充:“你没听错,听马蹄声少说有几万骑,马蹄节奏太快,明显是朝咱们冲锋的架势,是敌非友。”
李素浑身一震,脸色也有些发白了:“有敌袭?”
郑小楼点头,神情很笃定。
李素咬了咬牙,这里是后勤大队,离中军还有好几里路,若是前方中军毫无察觉,这次遇袭必然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李素忽然大声道:“都别吃了,全部上马,去中军,去前锋,告诉大家有敌袭!”
说完李素疯了似的朝最近的一匹马跑去。
一边跑一边扭头朝周围后勤大军的将领和官吏大声厉喝道:“马上转移粮草和军器,朝中军方向转移,快!敌人来了!”
抓住鞍头,李素跨上马,催马便朝前狂奔出去,后面的部曲们也反应过来了,纷纷上马冲了出去。
李素策马狂奔,前后皆是唐军的大营,浩浩荡荡连绵数十里,李素一边策马一边焦急地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