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一品富贵木门是哪里的 > 第379部分(第2页)

第379部分(第2页)

因此宋朝如今还有许多弊病存在。

其次便是宋九奢侈的生活。

按道理说,他奢侈不算过份的,如今宋九可谓是真正的富贵一品,然而大家都认为这是他应当得到的。

但这个富贵一品便是开了两个很不好的头,一是官员公开化行商,只能说在宋九带动下,士大夫虽行商,但开始慢慢交纳商税,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商税收入,然而士大夫经商,本身就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

其次生活比较奢侈,虽然与吕蒙正每天为了吃鸡舌头,得杀死几百只鸡,或者与寇准那种通霄达旦的娱乐化生活相比,宋九要好一点,然而宋九对生活也比较讲究的,如京城的“空调式”房屋,如每个女儿出嫁,十几万缗的嫁妆……

所以宋九、寇准这些名臣,正在将宋朝士大夫渐渐引入一个误区。

但与寇准相比,宋九也要稍好一点,该享乐时享乐,该吃苦时也能吃苦,甚至与民同乐,与兵同乐,就象在幽州路第一年,他几乎在外面跑了近十个月,走遍了幽州路各个地区。而且这种跑,并没有中止下来,可能维持到他这一任结束致仕之时,跑的过程里,那不是在各城之间跑,而是走遍各个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甚至来到老百姓家中同吃老百姓的粟米饭,或者与各族首领们围着火堆宰牛烤羊。

第一年到落雪,才勉强将各地的反抗镇压下去。

第二年冰雪还没有融化,宋九又开始跑。

要做的事很多,如安定各部,兴修城池,有了城才有了商业,才有了防御基地,才有了更高度的文明,才能更好的安定与开化当地百姓。

疏通河流,修道路,兴商业,推广先进的种植方式……

以及新的绿色长城,从馒头山、永安山开始,到松山,到柳河,接炭山古长城。

它非同古长城,虽然古长城毁坏很多,然而许多城墙基础还在,至少在各个关隘修一修,以宋朝财力还是能办到的。

但要重修一条长达七八百里路的新长城,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

因此重新修绿色长城。

于这长达近八百里的漫长分隔线上,大肆植树造林,而且基础也很好,辽河下游因为汉人种植,许多森林被砍伐,导致辽河河水略有些浑浊,不过上京一带森林破坏得还不严重,包括这一线,因为地广人稀,许多地区本来就存在着密集的山林。

宋朝要做的仅是拨出一笔款子,将这些山林联在一起,然后在里面再种上一些长满棘刺的灌木与爬藤植物,再于各处关隘设关卡,那么既然与大漠相互来往,通商,以及沟通,也能起到防御作用。

而且未来这条宽达几十里,长达七八里的密集丛林地带,也能很好地保护着未来中平府的水土。

甚至阴山森林成形,可能以后幽州都不会出现沙尘暴。

当然,没几人那样想,关健要的还是它的防御作用。

不过才开始规模不是很大,现在需要是东北人心安定,必须要轻徭薄敛,包括徭役。

明年才能规模更大一点,可能要持继到宋九离开东北四五年后才能结束。

秋天渐渐到来了。

宋九先到了沈阳,带阳的州城很多,沈州又变成了沈阳。

东阳府依然以东阳城为中心,不过在宋九有意引导下,中心渐渐向沈阳偏移,因为它是去吕阳、长春以及高丽的交通枢纽,而且在水路上东阳府有东梁河,沈州有西梁河,大家彼此彼此。

于是幽州路第二个书院出现,第一个书院是在幽州,在辽国南京城国子监基础上改造的,赵恒车驾在幽州里扩建,并且赵恒亲自题字,沈阳乃是第二个书院。

未来还有,上阳府,吕阳府,与中平府、长春府将会陆续建设四个书院,教导各族子弟读书识字,包括各个羁縻部族也可以派子弟前来读书,甚至教导经义礼仪儒学的,还可以推举其中优秀子弟来京城参加科举。

宋九主办了揭幕礼,又去了沈州郊外,哪里有一样好东西快成熟了。

不过因为它又招来一个好邻居……(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黑土地

原来辽国要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耕种文明,一个是游牧文明,如果说将两个文明融合在一起,辽国做得算是比较不错了。

而且宋九认真地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辽国的模糊化治理。

他们潜意识地诱导百姓定居耕种,但从来不强迫,这才是辽国两种文明成功的内在原因。

因此自幽云开始,一直到中京上京辽东一带,多是耕种文明,但不完全是耕种文明,幽州几乎是彻底的耕种文明,到了山后渐渐开始出现一些半耕半牧现象。

越往北方去半牧比例越重,不过辽国击败了渤海国后,有意将渤海百姓迁徙,造成了文明断档。这就象史上的宋金对峙,江淮因战乱,重新回到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种方式。

因此原先生女真各部文明越来越落后与封闭,于是耕作方式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也变得落后,在耕种不能保持温饱的情况下,又因为地形天气等原因,不能大规模的游牧,于是女真各部也学习更北方的室韦人,半耕半牧半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