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天的朝阳升起的时候,城内叛乱已经基本平息。
有的人死去,有的人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战争自古如此,成功者从来都是踩着失败者的尸骨爬上更高峰。
“此次锦衣卫的应变能力十分出色,希望尔等今后能继续建功。”
郭府书院内,郭嘉对青龙此次针对叛乱的布局提出赞扬。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已经做足了准备。
如果牵招最后的立场不坚定,锦衣卫也能做出限制。
可是在青龙等人看来,他们这次除了营救郭嘉之外,几乎是什么都没做,这番话更像是对救命之恩的感谢。
青龙答道:“大人过誉了,此乃属下职责所在。”
“嗯。”郭嘉点头,随即又道:“接下来你们的重心要放在巴蜀,巴蜀越乱,就越是利于我军未来的进取。”
“是。”
青龙语气停顿片刻,又道:“大人,丞相有密信给你。”
郭嘉一怔,洛阳的叛乱刚刚结束,刘备这么快就得知消息了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从洛阳到长安来回至少也需要几天时间,只有一个解释,这封密信是提前发来的,而且很可能有两封。
而这一封,应该是叛乱平息后的。
如果叛乱愈演愈烈,给他的应该会是另外一封信。
郭嘉接过书信一看,很快陷入了沉思。
刘备的信只有一个意思,由牵招主掌洛阳局势,郭嘉则前往两军阵前效力。
可是前线已经有荀或和贾诩了,照理来说,他去不去已经不重要。以己方目前占据的优势,击败董卓,马腾,韩遂等人占据关中与凉州全境只是时间问题。
思虑再三,郭嘉得出答桉。
迁都。
刘备召他前去,很可能是要在征讨董卓的同时,商议迁都一事。其实早在之前,刘备便提出过这个问题。
以他如今的地盘,洛阳终究太过靠近边缘,如果未来攻取巴蜀,必然是会抽调重兵。
而这样一来,其他诸侯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威胁洛阳。因为只要攻破虎牢关,洛阳就会暴露在他们的兵峰之下。
这么一看的话,都城放在函谷关后面显然更安全。
郭嘉收起思绪,看向面前的青龙等人:“牵招将军何在?”
“济阳侯府。”
“也是难为他了。”
郭嘉很快明了,牵招的老师乐隐是何苗府上长史,而他在“君”与“师”之间选择了前者,自然免不了要去向他的老师解释。
这时管家许坤出现在门外。
“老爷,夫人请你前去用餐。”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