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的影响。
现在对范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手上没有可靠人手。一共从家乡带来小猫两三只,又是武胜于文。关清的功夫过得去,在这里当捕快绰绰有余,范志高做个门子也凑合。可是文案这方面,就得自己赤膊上阵。
一般的书生到了这个地步,多半就是要束手无策了。毕竟他们一直学的是世界观,在不配备事务官的前提下,骤然让他们搞方法论肯定不行。所以地方官往往受制于胥吏衙役,倒不能说他们没本事,而是确实一个人没法开展工作,更别说很多工作已经超出其知识范畴,无能为力。
范进此时就得由衷感谢在罗山的那段经历。凌云翼将他看做子侄亲授本领,以虚拟的罗定州训练范进的处理能力,让他当了近一年的虚拟知州,又有一位巡抚在旁随时提点。是以其对于庶务不是一无所知,比普通人要强。另一个优势就是,他这次实际是带了大帽子下来的。圣旨册封,首辅保举,两层光环护身的范进让一般人不敢直视其锋芒,行事上也比普通的知县权力大。
像是给衙门公人提高待遇这种事,除了他一般人没法做。首先在府里得不到支持,借不到钱粮,二来邻县的意见就可能把你打得抬不起头。如果不是给了这些衙役高待遇,他骤然安排自己两个亲信到衙役中,又会引起广大衙役捕快的不满,这些事一环扣一环,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昨天徐六盘点的亏空是两千多,按照刘鹏他们的说法是三千多两,如果盘库亏空还会增加一些。眼下还不能催逼过急,否则狗急跳墙来个火龙烧仓,损失就更大。范进已经决定使用温水煮的方法,一点点加火,让这般胥吏知道自己的厉害。
午饭前,衙役胥吏的名单已经报了上来。此时百姓对于档案的重要性还理解不到,由于衙门给口粮给衣服,自然知无不言,范进看了一眼密密麻麻地登记信息,对关清道:
“你去跟他们说一声,我会按着地址不定期拜访。如果两下信息不符,立刻开革!所以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今天中午的饭,还是按着现有的人头去做。”
他又问张铁臂道:“这衙役的位置你嫌不嫌委屈?我知道你是江湖中人,又是东厂出来的,如果不想做衙役,我给你换个位置。”
张铁臂连连摇头道:“别,千万别换。衙役好啊,您可不知道,当年小的跑江湖时,就想当个正役了。别看正役的子弟不能考科举,可有好大实惠,做一年班头胜过当三年强盗。小人在东厂也就是个没身份的,做了正役可以给子孙后代挣口饭吃,那是求之不得。只有大老爷开恩,将来升转时带着小的,不管到哪,小的都给您保驾。”
“会说话。不过光会说话不行,也得会干活。我且问你,这半天看出什么来了?这快班里以谁为主?”
“自是看出来了。快班里的当家姓余,叫余得水,听说他有个拜把兄弟,就是被老爷处置的刘麻子。这姓余的顶不是个东西,老奸巨滑,阴险毒辣,整个快班的捕快不是跟他换贴,就是他的弟子门人。别看只是个衙役,阔气的很,腰带上的搭扣都是赤金打造。大老爷那些好处,他其实不看在心里,也不曾把老爷放在眼内。对小的表面上客气,实际就是把小的挂起来,不让小的干活。说是让小的每天在班房里喝喝茶水,管管邸报就好,分明就是不让小的干活,实在该杀!”
“我能想到,一个衙门里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尤其是上元这种地方。当初县里能出刘麻子,现在出个这样的人,最正常不过。对这个人我有办法。不过我得问一句,如果动手你是他对手么?别到时候还得本官跟他过招。”
“那自然不会。姓余的五十多了奔六十的人,有手段也没了气力,小人制他不废事。”
“那就好。张铁臂,你想不想过一把捕头的瘾?我不敢保你当多久捕头,但是本官在任一天,你就是一日捕头,没人能动你的位置,想不想?”
张铁臂点头道:“想!自然是想!”
“好。那你先做一件事,到衣帽店里买两双最结实的快靴,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两双鞋全部跑烂。一个月后,本官要江宁城内上元县管境内每一家每一户的实际情形。每家有多少人,姓甚名谁,住处何在,以何为营生,都要问的清楚。城内城狐社鼠都要知道有你张头儿这么个人物,让他们全听你调动,这捕头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
在前世的影视作品或是范进所从事的戏曲工作里,往往将知县描述成一个侦探兼职法官,主要工作是审问案件,平反冤狱,顺带还要惩办个恶霸之类。微服私访,偶尔还要被人抓起来打。直到在罗山任虚拟知州时范进才知道,其实审案问案这一部分,在知县的工作里所占比重并不大。
文教、农桑、祭祀、水利兴修、基础武备……看看衙门的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与朝廷六部一一对照就知道,实际上县衙就是最基层的迷你小朝廷。县令如果比做皇帝未免大逆不道,可事实上皇帝的工作下放到基层时,确实就是有县令完成。一县的民生系在县令一人之身,于审案问案这方面其实倒是个小节。
以上元县为例,怎么让自己管界之内的百姓生活好些,减少逃亡,怎么振兴经济,怎么让民风淳朴,老百姓遇事想到打官司不是打架,这些都比问案来的重要。之所以古代官员希望民无讼甚至严格打击讼师,一大因素就是希望减少自身工作量,让自己少操点心。比起审问案件来,怎么和吏员争权才是县令最需要做的工作。
举个例子,范进看到的田地和丁口数字,来自于县衙的鱼鳞册,那东西只能看看,压根不能当依据。这册子是二十几年前整理的,人口迁移土地变更,现在还按这个收税就纯属是缘木求鱼。
那些管粮官之所以敢挟制上官,就在于他们手上有一本底帐。那上面的数据和信息才是最真实有效的信息,但是这种底帐父传子继,概不外授,是吏员书办的传家法宝,外人拿不到手里。
县令为了完成工作,最后只能向这些人妥协,换取彼此的合作。如果胥吏书办都不和上官合作,这个知县是很难做下去的。另一方面,上官也得敷衍。虽然大明有规矩府县不见面,但是如果知县不给府里表达一些诚意,也会被人视为狂悖,未来也必然给你找麻烦。
范进第一时间便写了信,打发范志高挨个衙门去送,包括兵部殷正茂,应天王世贞,没一处落下。等到下午时分,范志高满面通红的回来,一看就知是吃了酒。
范进冷着脸道:“你倒是好造化,中午有人请酒?”
范志高憨厚地一笑,“还不是托九叔的福?顺天府王老爷的家人王三哥请我吃了一顿酒,是在衙门附近的一家酒店,那里的老板娘的身段真是……”看范进朝他瞪过来,他才住了口,讪笑道:
“九叔面子大,人家非要请,小侄也不好拒绝别人好意。小侄牢记九叔吩咐,没敢去和那女人搭讪,给九叔留着……”
“留你个头!扑街衰仔!”范进一拍桌子,怒骂道:“不要以为你姓范,就怎么都好。越是自己人,越要从严管束,你敢坏我的事,我就把你打发回家种田去!混帐东西!我打发你去是做正事,谁让你去喝酒!”
“正事也在做啊,府里答应了,先借五百两银子给我们使用,秋粮征收的时候归还就好。只等明天派人去办了手续,就可以支银。那位王三哥说了,看在九叔的名气上,府里只扣三成。”
“多少?”
“三……三成……”范志高怕范进再恼,连忙道:“人家说了,这已经是关照了。如果其他人来,最少是要扣一半的。从府里借钱就是这个规矩。”
“一帮混帐,自己人放自己人的债还扣三成!”范进哼了一声,暗自问候了应天府一干公人的祖宗三代。
江宁是个有钱的地方,而最有钱的地段莫过于秦淮河上那些秦楼楚馆,那一条河流的不是河水而是黄金。虽然花捐是礼部进项,可是那些脂粉客以及清楼女身上随便刮一点,也足够吃饱喝足。
江宁上元两县以秦淮河划分管片,东、北两城区属于上元,西、南两城区属于江宁,而秦淮河本身,归应天府管。这些秦楼楚馆只需要给顺天府打点奉承就好,于上、江两县不需要搭理。
府里拿走了城里最大最好的财源,借公款的时候还有扣三成,这种常例自然让人愤怒,他们都扣了,范进自己的那份在哪?再者这利息快赶上高利贷了,也难怪一般人不敢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