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鬼影实录》的手法完全是模仿了手持dV拍“伪纪录片”的鼻祖《女巫布莱尔》。
当时《鬼影实录》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人并不喜欢这种风格。
针对这样的人,陈默其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种人的代入感不强,无法进入那种情景当中,那就体会不到恐怖的感觉。
所以在拍摄手法上,陈默真的没法改变。
这部电影的魅力也是在这上面。
当然,改进肯定是有的,就比如固定机位就不要再用手持dV,而是换成摄像机。
只不过在滤镜的使用上,要刻意突出那种模糊感,这样表现力度更高一些。
其他方面,跟之前的导演选择强化“真实”不同,陈默选择了强化“剧情”。
对于这两个人为什么要买dV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合理化处理。
这点主要是他记得看影评时,不少人都会都提出“所有紧急情况下都要拿着个dV到处跑”这点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陈默改正了这点,将前作故意情节的痕迹去掉,让电影看起来更加自然。
至于后面关键的心理暗示情节,陈默并不准备去改动。
这种恐怖电影,如果真是弄的怪物横行,血浆飞溅那真没有意思。
那样仅仅是对于人感官上的刺激,相信已经见惯了这些的米国观众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的。
陈默却是追求从内心中的刺激,从精神层面刺激观众。
如果能让你看完电影后,不敢进卧室睡,那才是最成功的。
当然这点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流失,不是每个观众都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
可陈默相信,这种“伪纪录片”形式的电影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
只要让剧情合理,更有代入感,相信一定会让更多人喜欢。
思考着情节的走向,他将剧本改来改去,到最后通篇读过,觉得没问题了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现在的剧本,在陈默看来已经挺完美了。
只要等演员到位,随时可以拍。
第二天,早起的陈默跟小胖一起来到了福克斯公司的剪辑室内。
福克斯跟海天是合作关系,不过陈默敏锐的发现一定不会这么简单。
作为好莱坞的大厂,福克斯没理由跟一个华国刚兴起的电影公司进行这么多的合作。
甚至连自己的剪辑师都能借给自己用。
果不其然,在追问下,陈默才了解到。
其实之前他们的公司已经跟福克斯有过密切的合作,甚至海天公司还是福克斯的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