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大帝修仙推荐 > 第105部分(第1页)

第105部分(第1页)

但是,奇怪的是:在郝散归降以后,冯翊郡都尉却诛杀了郝散。杀降,历来为人所不齿,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杀降才多少有一点必要性。在郝散投降以后,朝廷已经分解其步众,他已是孤家寡人,再进行诛杀,就显得负面作用更大了。

诛杀郝散的行动不仅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使得心底单纯的胡人对于朝廷这种狡猾的、背信弃义的做法气得发疯,再加上这两年关中一直大旱赤野千里,牧民无法生存,导致了随后的郝散弟弟郝度元的叛乱。

这次,郝度元兵势更甚于郝散,他联络冯翊郡、北地郡的马兰羌部落、卢水胡等部落,一齐起兵叛变,击斩了北地郡守张损,击败了冯翊郡首欧阳建,接着便紧逼长安,朝廷大振。

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解系,此人素来清正不屈。武帝时,和贾充狼狈为奸的荀勖得宠的时候,荀勖的儿子对解系说:“我和你是朋友,你见到我爸爸了,应该行拜礼。”荀勖也说:“我和你爸爸关系不错。”解系正色回答:“我爸爸没说过这事。如果您和我爸爸关系好的话,我爸爸去世的时候,应当接到您的慰问信。因此,关于和我爸爸亲厚的说法,我不敢承当。”说得荀勖父子无地自容,此次解系的大名也名扬天下。

解系素来看不惯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的为人,军事上也发生激烈争执,互相向中央控告对方。最重要的是贾谧的亲信欧阳建也指控司马伦孙秀等人的种种罪行。于是这朝廷才撤换了司马伦,改派曾经驻守过关中的梁王司马肜,只有梁王早已年过六旬,只愿在京城养老。此次林易以太子之尊出镇关中替换梁王回京,因此听到此消息后,梁王甚是感激,每日翘首以盼林易早日到达长安。

第五十一章 揽三秦侠客 招流民从军

就在梁王司马肜很不情愿地上任时候,连吃败仗的晋军没能挡住郝度元的叛军,就连解系本人也吃了败仗。叛乱像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放眼望去,关中地区遍地皆反。朝廷也为此焦头烂额,各派系间争论不休。

匈奴人接连的大胜,刺激着本来不曾谋反的关中氐人和羌人,他们也都加入到匈奴人反叛的大军,一时间,关中处处烽烟,一片混乱。战胜了解系以后,郝度元等联络各部帅,推举氐人豪强齐万年为主,共同对付晋朝。

齐万年虽是氐族人,但是其先祖已隶属郡县,和关中汉人混居在一起,形同内地汉人。因此齐万年是高度汉化的氐人,齐万年起事后以陇山一带为中心,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氐、羌等纷纷响应。一时拥兵十万,兵势甚重,关中莫不能挡。

齐万年受深受汉家思想影响,是个一心为帝的野心家,刚被各族推为主起事不久,屁股还没做热,就自立为帝。为何郝度元自愿称臣,主要原因还是五部匈奴大部集中在并州(今山西)地区,而在秦陇居住的匈奴数量上远远少于氐、羌,兵力不如齐万年,这也许就是郝度元甘心认齐万年为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林易进入长安城中,看到长安城中如此惨象,马不停蹄地直奔梁王司马彤征西大将军府上。按照梁王的推算,太子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长安,想不到林易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因此他的那些探子还没有反映过来,林易就到了其府上。

梁王司马彤是林易的爷爷辈分,司马懿庶子,母张夫人,此张夫人是司马懿后来讨的小妾,同司马懿的原配张夫人,后被司马炎追封为穆张皇后的张春华非同一人,但是张夫人和张春华情同姊妹,向来走得很近,一向都敌视那司马懿最宠爱的柏夫人,因此他们的孩子走的也很近,张春华生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司马干就是那个传说喜欢奸尸的老变态,此人却是高寿善终。柏夫人生子赵王司马伦。

有长辈的恩怨在此,因此司马昭这一支应亲近司马彤,疏远司马伦,可无奈司马伦十分善于谄媚,中宫反而更崇信司马伦。司马伦虽是被征召回京,不久拜为车骑将军,掌管禁军,手握重权。

司马彤此人虽然和其同同父异母弟一样不学无术,但此人为人恭慎、清修,好清谈。虽不务正业,碌碌无为,除了周处那件事,却没做过什么坏事。因此对他好感甚强于司马伦。林易宣读过圣旨后,司马彤行过君臣礼,林易也对他见过长辈礼。经过几日的忙碌后,司马彤和林易终于完成了军令政务的交接,司马彤就急忙忙地带上歌姬爱妾、万贯家财和亲军护卫赶回京都洛阳。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司马家的王爷,果真如世人所形容那样。本无将相之才,却因为姓司马,投胎投的好,都给予高官厚禄、封疆大吏。这样的王爷碌碌无为,把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都算是好的了,若是野心家必将天下大乱,后果不堪设想。八王之乱这种同室操戈的悲剧,他绝对不允许历史再一次重演。

以太子之尊躯可以从开府衙,林易却感觉这完全是浪费,就继续以梁王的征西大将军府为府衙。林易的后方大军至少还要半个月的时间方能到达洛阳城,但是林易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雍州、梁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一一接见过征求过他们的意见,特别是雍州刺史解系、冯翊太守欧阳建等重臣名士。

解系为人正直,这样的人才,林易要重用,自不必说。欧阳建,字坚石,是石崇的外甥,同为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与与舅舅石崇都是站在贾后船上的人。然其人却才藻美赡,甚得时誉,素有贤名,深得郡民爱戴。此人虽和林易不是同一条战线之人,林易却对其没有任何偏见,依然十分重用他,仍领命为冯翊郡守。

洛阳城中的弃义早在半年前就暗中转移到其他大城,和弃利一样分号开遍了全国各大城市,而长安城是除了洛阳城最大的分部。这弃利由于其价廉物美,本就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地方,这几日更加热闹了,听说特价的麦谷不限时间抢购,去就有,每日还有免费的热粥、白面馒头领用。

这一切自然是林易在背后运作,他作为当朝太子、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所做的只能是这些微薄之力。他本想要各州郡开仓赈济灾民,各州郡都有灾害,都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能供应朝廷的大军就已经不容易了,还哪有余粮赈济灾民。

这些灾民大多都是杂胡出身,正是由于他们的叛乱,才导致关中大乱。朝廷能放任他们进入长安城中乞讨,已经是仁至义尽。况且朝廷已经不再禁止饥民卖儿卖女,他们自不会少了谋生的手段。这就是那些所谓父母官的成见。林易却也无法怪罪他们,毕竟他们所说事情为实,时代大背景如此,虽然汉中地区,汉人和胡人长期混居在一起,但是民族对立依然还比较严重,地方汉族官员欺负胡人却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也难怪齐万年、郝度元起义,羌、氐、匈奴等胡民一呼百应。林易此时只能以自己的行动慢慢感染这些官员,待到合适的时候再颁布各族平等的政令。

三秦之地,豪杰遍地,侠肝义胆,忠勇两全。林易此时钱多饷多,就是兵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林易早已转变了太子司马遹在世人眼中的纨绔形象,林易的贤明早已名扬在外,况且林易不畏强权,得贾后一党排挤在外,也得到了很多野老遗贤的同情,因此每日投奔的豪杰勇士甚多,林易只择其中善者招揽。而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招揽这些胡汉流民之中。

林易为什么看上这些别人都看不上的流民,一来这些人要求低,只要给口饭吃就行,同样的饷银可招揽更多的战士;二来随着这天灾越来越重,全国各地都缺粮,流民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五胡涌入,地方政权尚且朝夕不保,根本无暇顾及流民。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形成恶性循环。林易虽然管不到未来会怎么,现在是能安置一点流民算一点。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流民作战勇敢,打仗不怕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