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1926之崛起最新章节 > 第230部分(第1页)

第230部分(第1页)

接着又笔锋一转,语气悲凉地告诉读者,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英雄,此刻正在被恼羞成怒的北方大军阀阎锡山和冯玉祥,以及依附于他们的一干小军阀们联手围攻。他们把反对中央失败的怨气,全都撒在了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军的身上,他们气焰嚣张,正在穷凶极恶的围攻第四路军,第四路军现在损失惨重。

在在这些军阀们的疯狂围攻下,在晋南,第四路军已经不得已放弃了晋南重镇临汾、晋城、长治,距太原仅二百多里的介休也已经被晋绥军重新夺回;在正太路,晋绥军十几万大军已重新占领了井陉,正在对娘子关展开凶狠的进攻,娘子关阵地已经岌岌可危;在晋北,阎锡山通过平绥线,顺利调动在山东的晋绥军赶回大同,重新夺回了这个晋北最大的城市,此刻,正在向第四路军展开凶残的进攻。

现在宋哲武正在率部步步后退,苦苦支撑,勉力维持,等待救援。因为中央军和所谓进关武装调停的东北军迟迟不至,为防不测,第四路军已经派人在黄河岸边搜寻渡船,准备退往陕西云云。

文章最后写道:“鉴于当前如此悲凉景象,宋哲武将军愤然发誓,以后除非第四路军自身受到攻击,否则他本人将永远不再打内战。”

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中央军不过黄河的事情,甚至也没有明显指责东北军有意纵容阎锡山,可是隐含着点明,中央军和东北军见死不救,已经抛弃了这个结束中原大战的英雄。

读了这篇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央军和东北军见死不救,正在任凭阎锡山和冯玉祥消灭第四路军。就好似见义勇为的人正在被“流氓”痛打,而被救者却在一旁幸灾乐祸。

“好写的太好了这篇文章一发表,我们的蒋委员长可就再也坐不住了。”

念完了文稿,箫国栋忍不住大声叫起好来。随即又引得三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陶蓉强忍住笑,对宋哲武说:“司令果真是大手笔,这篇文章发表出来,不仅蒋委员长坐不住,就是张学良也会坐不安稳,为平息舆论,他们一定会采取行动。而且,最主要的是,文章中所列的被阎锡山夺回去的城市,都是我们没有去占领的,却硬是被司令说成是被阎锡山硬抢回去的,这下,被称作穷凶极恶的阎锡山和冯玉祥,恐怕要被司令你气的吐血了。”

宋哲武脸色微红地笑着说:“红楼梦里说得好,假作真处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的时候,假话说上一千遍就是真理,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以后我们也要很好的利用舆论来为我们自己造势。”

接着,宋哲武又欲盖弥彰讪讪地说:“还有,这可不是我的大作,这是王兴刚写的,跟我可没有关系。”

为了掩饰窘迫,宋哲武对箫国栋说:“参谋长,麻烦你再填上,在晋北,晋绥军已经占领了晋北要地繁峙,现正在猛攻连接太原和晋北的战略要地代县。”

深蓝鞠躬感谢“晚空星光”书友的打赏,也感谢“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

第三百五十八章布局 声东击西(五)

第三百五十八章布局声东击西(五)

箫国栋和陶蓉已经看出宋哲武有些发窘,这时都收住笑。

宋哲武待箫国栋在文中按他的要求填写好后,宋哲武对箫国栋说:“萧参谋长,你现在拿着这篇文稿去找赵丕廉,要他出面,在太原的报馆里找和平津、上海、南京等地的报馆有新闻交换关系的,要他们连夜把这篇稿件传给他们,不管花多少代价,明天一定要见报。不过,在山西不要发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写这篇文章以争取国人同情,同时逼迫蒋介石和张学良有所作为,尽快结束山西的战事的主意,的确是王兴刚提出的,也是他执笔的,当然,宋哲武也是免不了要提一点小建议的。所以,宋哲武把这篇很有些颠倒黑白的文章推到王兴刚身上,还是很有些脸红。

其实,这个主意一被王兴刚提出来,宋哲武就在心里大声叫好,同时也在心里暗自后悔,怎么把王兴刚给忘到一边去了,该是要好好的用用他的时候了。

不过,这也不是一向小心谨慎的王兴刚没来由的提出来的,王兴刚给宋哲武建议,写这样的很有些颠倒黑白的文章,绝对是有原因的。这是宋哲武“不经意间”帮了王兴刚大忙后,王兴刚心存感激,才献上了这条妙计。

原来,宋哲武到达太原的当晚,按照《斑鸠计划》的部署,已经全面接管了山西警务的方振就报告说,‘在山西模范监狱里关押着二十几名**嫌疑犯,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个自称叫王圣修的卖柿饼的商人,按照监狱的记录,很可能是山西**的大头目。’基于宋哲武对**一向比较暧昧的态度,方振不敢擅作主张,特来向宋哲武请示如何处理。

听了方振的报告,宋哲武很是吓了一跳,对这件事宋哲武可是毫无准备,甚至在《斑鸠计划》里,关于占领山西后的善后安排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不过方振这一说,倒是勾起了宋哲武的记忆。

在前世阎锡山下野后,徐永昌可是杀了一些关在山西模范监狱里的**,好像还杀了一个叫刘天章的特委书记,只不过这个刘天章好像不是现在就在监狱里啊?难道是自己的出现多少还是改变了一些历史?

不过宋哲武现在可没时间来研究是否因为他的出现,历史的轨迹改变的幅度有多大的问题,他必须尽快妥善处理这些关在监狱里的**,否则他就会在以后有**烦。

地方抓住**的高官,一般来说都是要上报南京中央政府的,即使山西的这些人没有报告,那也是瞒不住的,至少监狱人员和晋绥军里负责安全保卫的人就会有不少人知道,比如说张达三和孔维就一定知道,如果以后泄露出去,南京向他要人,而他要是拿不出来,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一个通共的嫌疑是跑不掉的。

所以,这人是绝不能随随便便就明目张胆地放了的,至于杀了,那也绝不在宋哲武的考虑之内了。

这些人既不能杀,随便放了又不行,这让宋哲武十分为难,焦虑地思考了半宿,突然想起了王兴刚,这枚他早就布下的“棋子”来,不由眼前一亮。

这件事自然是越隐秘越好,宋哲武也不等天亮,立刻吩咐梁璧找来王兴刚。

宋哲武很随意地告诉王兴刚:“方振负责接管山西的警务工作,事情很多,有些忙不过来。阎锡山当政时,抓了不少人,虽然有刑事犯,可更多的还是抗捐抗税,或者还不上高利贷的,据说现在监狱里还有二十多名所谓的**,这简直是笑话,山西没有**的暴动武装,哪里会有那么多**?”

“我们刚到山西,稳定人心最重要,你带你政训处的人去监狱甄别一下,刑事犯危害社会,是不能放的。真的**也不能放,否则以后那个人想要陷害我宋哲武,告到南京我也吃罪不起。至于其他的人犯,都是些被生活所迫的普通百姓,一律全部放掉。”

宋哲武故意把“真的”二字说得很重,他相信王兴刚明白他的意思。而且,宋哲武还相信,即使王兴刚不明白他的意思,有这样的机会,他也绝不会放过的。

王兴刚可是个地地道道的真的**,他是谷雄一在商震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他到宋哲武这里来,是按照现任顺直省委军委书记谷雄一的安排来做兵运工作的。

对于宋哲武要他去监狱甄别犯人,尤其是宋哲武关于真的**的暗示,王兴刚首先想到的就是宋哲武在怀疑他。可是见宋哲武很随意,他又想自己是否是多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