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购买这些技术也让宋哲武花了大价钱,这上面的花费比购买设备花费的还要多。
可是也有一些公司对它们的专利技术把持的很严,说什么也是不买,因为它们坚信,只要把危机度过去,凭借它们的独有技术,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效益。比如德国蔡司公司就是如此。
为此,李如娟也提出过和它们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和生产,这是宋哲武早有交待的。
可是这些老外们就是不买账,因为它们不相信这个虽然古老但又很落后的东方国家,会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大规模的市场。要知道,合作研发那是需要有对等的科研实力才行的,那样才会互有补益,否则实力强的一方无疑是在做技术传授,这个帐这些老外们还是算得清的。
对于这些不买账的公司,宋哲武也没有办法。不过,这并不代表宋哲武会就此罢手,他早就和李如娟交代过,明的不行,就只好来暗的,挖几个技术人才还是可以的。这次,蔡司就被她拉来两个工程师,当然这是花了大价钱的,不过价钱再怎么大,也是要比明着卖技术专利要便宜的多。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很想和宋哲武的兴华合作,甚至是要购买兴华的专利,这是一些欧美的大的化工公司。比如美国杜邦就是最热心的一个,这是因为兴华的专利技术让他们极度吃惊。
尼龙、丁苯橡胶、氯丁橡胶、氟利昂等等一系列化工专利,让它们意识到,这个中国公司的巨大科研实力。
最让杜邦感慨和懊丧的是,氯丁橡胶和尼龙它们都在这一年的4、5月份自行研发出来了,可是却被兴华抢先申请了专利。杜邦现在之所以急着要和兴华合作,不仅是看到了兴华的技术实力强大,它们更看到了尼龙这种人造丝的巨大经济潜力。
杜邦总裁皮埃尔?塞谬尔?杜邦,就强烈向宋哲文表示要购买这些专利,并要求和兴华在中国成立联合实验室。
可是,在化工领域,宋哲武是不需要和任何人联合的,至少是在科研方面是如此,因为有了他宋哲武,现在兴华化工公司的科研水平,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设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新产品那就不必了,完全可以很诚恳地对老外们说一声“抱歉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的中国市场有限,和杜邦联合更有利于打开欧美市场,迅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宋哲武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在国内生产,如果没有即将到来的抗战还可以,尽可以让那些老外像后世从中东运石油一样,来中国运输他的兴华的先进产品。可一旦战争起来,海路被封锁,所有的产品都会出不去,那可就是守着金山没饭吃了。
鉴于此,宋哲武还是给在美国的宋哲文去电,同意和杜邦联合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联合公司的厂房、设备和运营资金都由杜邦出,兴华化工公司以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的专利为股本,兴华化工公司占总股本的51%。
尼龙和以后兴华化工公司的所有专利都授权这个合资公司生产,当然,专利使用费合资公司还是要额外每年正常付给兴华化工公司的。相应的,杜邦的专利也同样如此……
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也感谢“sweetsnake”书友的评价票
第三百九十二章布局欧美收获(三)
第三百九十二章布局欧美收获(三)
除了宋哲文任董事长的隶属于兴华化工公司的宋氏。杜邦股份公司外,在美国,兴华还有一家同样由宋哲文任董事长的宋氏。加尔文。马可尼电子股份公司。
这家合资公司的合资条件和杜邦那家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宋哲武拿出去的产品是收音机、电冰箱、空调和还在试验改进阶段的机载无线电通信装置,而且三方还计划在太原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
这家公司是宋哲武主动提出成立的,两个合伙人分别是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加尔文电子公司和英国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
这两家公司虽然现在还不是十分著名,可是宋哲武知道,几十年后,这两家公司都会是在世界电信行业持牛耳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
加尔文电子公司,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全球芯片制造和电子通讯的领导者——摩托罗拉。
只不过,这时加尔文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美国还是一个在危急中艰难维持的小公司。
加尔文公司,是28年才由保罗加尔文和兄弟约瑟夫加尔文在芝加哥联手创立生产收音机的公司。可时遇不济,在成立之后仅一年就赶上了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虽然加尔文公司推出了电池代用器使原本以电池供电的收音机可以在家用标准电力使用,从而让公司勉强逃过了破产,但是同样也没有赚到什么钱。虽然他们正在研制车载电台,可是研制后的市场前景现在还看不出来。
而兴华电子公司的收音机,一开始就是采用的交流电做电源,特别是电路设计新颖独特,有自己的专利技术,音质也较他们的产品更好。因为不是使用较贵的的电池供电,很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在市场上的业绩肯定会更好。
有了这款收音机,加尔文兄弟认为,公司度过这场令人胆寒心悸的危机是没有问题的。而兴华的机载无线电通信装置,和他们正在研究的车载电台用处是相通的,在技术上也可以互相弥补,在研制时间上也可以大大提前,如果军方能采购的话,不要说度过经济危机不成问题,甚至还可以大赚一笔,这样的好事情没有人会拒绝,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英国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时候已经是一家很有名的大公司,是专门设计制造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公司,技术实力十分强大,BBC就是他们创立的,它也对兴华的交流收音机和机载无线电通信装置很感兴趣。
有马可尼助阵,不管是收音机还是车载电台,在技术上都会更加成熟,这一点三方都有足够的认识。
此外,这两家公司还都对空调和冰箱这两件“全新”的商品蕴含的巨大商机有着充分认识,如果这两款产品能够推向市场,那么,即使是在现今危机时期,相信也会大赚特赚,“钱景”不可言状。
宋哲武之所以选择这两家公司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宋哲武很看重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在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技术上,他们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公司,而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技术又是宋哲武所急需的。
能和这两家公司合作,不仅可以优先得到它们最先进的无线电技术,还可以通过联合研发,培养自己的电子人才。
宋哲武和李如娟自春节分别后,已经有9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见面,俗话说“久别胜新婚”,两人虽然还没有结婚,可是早已是热恋中的恋人,比之新婚夫妇思念之情更切。
因此,宋哲武以要听取李如娟汇报情况为借口,放下手里的诸多事务,躲在他的卧房里和李如娟很是亲热缠绵了一整天……
不过,要说宋哲武这完全是假公济私也有些冤枉了他,两人在互诉衷情后,不可避免地又谈起了工作。
李如娟告诉宋哲武,她在德国见到了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
“据汉斯。冯。塞克特讲,现任驻华德军顾问团团长魏采尔将军,曾任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是他的老部下,通过魏采尔,汉斯。冯。塞克特了解到你收复北蒙和满洲里大捷的一些情况,包括你在北蒙所做的一切,现在他都很感兴趣。”
“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和苏军作过战,对于苏军的战斗力他是有充分认识的,虽然他认为这时的苏军战斗力有所削弱,可对于一支武器要落后于苏军的中**队仍然很强大,能歼敌4万,他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他为德**校能培养出你这样的军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