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鲜尽管没什么矿产,农业资源也不是很丰富,不过人口就意味着有人口红利的存在,可以进行剥削。
同时朝鲜的那些污染型产业,也开始要向日本转移。
日本各沿岸港口,已经正在兴建工业区了。那些工业区所生产的,都是一些污染型产业,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日本被限制了军工业,所以造船业也不让日本发展。
造船业实际上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不过里面有一些高级的东西。因此造船业方面,中华民国也开始分包给那些经济殖民地发展,朝鲜人正好用来帮中华民国建造船只,那些低级的造船业环节就让朝鲜人从事,而那些高级的东西则由中华民国来做。
中华民国将那些产业都分包出去,国民也就能从事更高级的产业。高级的产业,然后再配合大量的建设项目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同时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育、受教育,以及家庭生活得照顾,或者去阅读、旅游、从事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工作,国民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而且对于下一代的人才涌现,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很多阴间的鬼雄,也就会更愿意投胎到中国。
日本投降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日本的那些科研人员,以及技工,都将被中华民国接收。
日本这个国家,也是有精英人才的。
但是那些精英都跑到中国去的话,日本自然也就失去了希望了。就如同古代中国,为了中央集权,将人才全部迁移到首都去。等地方上叛乱的时候才发现,人才全都不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
日本人极为擅长测绘,这是他们的长处,自然也可以利用起来。
同时日本海军积累下来的海文图之类的东西,也被中华民国华东舰队接收,也省去了很多时间去积累。
日本这个国家,在中华民国的种种限制之下,已经不可能如同后世那样重新崛起成为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因为中华民国没有那个需求,而美国则有那个需要。毕竟日本离美国比较远,美国也需要一个走狗在亚洲扩大影响力,对美国进行互补。而日本因为离中华民国太近,中华民国不需要日本承担那样的任务,所以日本人不可能成为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417章 无比繁荣
1922年,随着日本的彻底战败,以及南朝鲜的解放。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除了印度次大陆之外,亚洲显得一片欣欣向荣。
各个经济殖民地因为中华民国的大量资本涌入,生产力也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亚洲人民,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只要有工作,就可以实现温饱。
昔日贫穷的亚洲,温饱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随着中华民国对亚洲确定霸主地位,亚洲各国人民都随之开始实现温饱。
实现温饱,这玩意在生产力发展起来之后是很容易实现的。此前之所以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一是因为欧美的粗暴掠夺,二来则是生产力还不够高。
此时欧美已经彻底的从亚洲次大陆之外的地区被扫除,加上生产力有所发展,温饱自然也就比较轻松的实现了。
亚洲人民实现温饱的背后,主要还是中华民国的支撑。
中华民国的械化农业的不断发展,让大量的商品粮得以较为廉价的生产出来,尽管投入比较大,但是生产成本确实降低了,只是回报周期会比较长。
械化农业让中华民国得以向亚洲各国提供充足的粮食和棉花,让各个经济殖民地的人民起码可以吃饱,可以穿暖。
当然生产力发展到这个程度,人们的追求又不一样了。
人类的快乐,是需要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当一个人过习惯了三餐不继的生活,能实现温饱自然非常快乐。但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过习惯了能吃饱饭的日子,那么他们的快乐便需要更高的追求。
这个时候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别人能享有的,而他们却没有的,这样才能让人变得快乐。
所以那些穷奢极欲的人,到最后却会变得欲壑难填。因为大鱼大肉吃习惯了,最后感觉也就是那样。一旦正常的物质、精神活动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往极端的变态方向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统治者,越来越变态的原因。
做为中华民国的真正统治者,沈凝云却是出生在一个比较有你文化的家庭,父亲沈进文比较精通国术,所以对这些道理也研究得较为透彻,一直教导他要‘福不享尽’,所以在享受方面比较克制,因而也就没有发展到比较变态的地步。
沈凝云对亚洲各国的掠夺,是建立在提升各国生产力和生产规模之上的。等于说,各个经济殖民地的人民还是一定程度上受益了。
例如原先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人民没有工作,那就连饭都吃不饱了。现在有了工作,被中华民国剥削了一部分之后,他们还能吃饱饭。原先有工作的,之前只能生产1个单位的商品,现在如果是变成了可以生产10个单位的商品,被中华民国剥削了一大半之后,他们还剩下3、4个单位的商品可以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