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军在函谷关整顿几日,而后,大军聚集,退兵洛阳。
在退兵之前,张辽押着俘将牛辅询问向云如何处置,想起战死的众士卒,向云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处死了牛辅。
向云一声令下,牛辅脑袋被砍下,挂在了函谷关墙头,以此告慰众将士在天之灵。
牛辅被杀,众将士亦是心中痛快,此消息,很快便传到董卓处。
得知女婿牛辅被杀,董卓勃然大怒,原本他是下令让张济攻下函谷关,救下牛辅,然因张辽苦守,张济却未能成功,董卓一怒之下,欲下令问罪张济,然而张济领军颇众,且侄子张绣颇有勇武,在西凉兵心中有一定地位,李儒冷静,赶紧劝解董卓,让其放弃问罪张济,董卓心中虽怒,但还算有一丝理智,接纳了李儒建议,并未问罪张济,但胡轸却倒了霉。
相比张济,胡轸没有掌握多少兵权,董卓怒气澎湃,不可不发,将罪责迁移到了胡轸身上,言因胡轸导致函谷关被攻陷,且导致牛辅被杀,念其苦劳,免其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董卓下令将胡轸杖责一百军棍,且贬为普通士卒,身份一降再降,李儒也似乎知道董卓品性,并未出声相助,默认了下来,胡轸偷鸡不成蚀把米,有苦自知。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中旬,夏。
讨董之役从春开始,各路人马大小战场无数,历经几月,面对关东诸侯强势,董卓不得不避其锋芒,选择退兵长安。
在董卓撤退时,奋武将军曹操起兵追击董卓,遭到董卓伏击而大败,幸的安南将军向云相救,曹操平安退回洛阳,于后,安南将军向云突袭函谷关,一举成功夺下函谷天险,俘虏西凉高级将领牛辅,而后,安南将军向云马不停蹄追击樊稠、王方二人,不料消息走漏,被敌料于先,遭到伏击,大败而回,幸的曹操、刘备、孙策、太史慈等人相救,于后退往洛阳。
在大军退出函谷关前,安南将军斩杀俘将牛辅。
。。。。。。
话说众人一路快马赶往洛阳,就当大军距离洛阳几十里处时,众人却突然得到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洛阳,孙坚当日负责整理洛阳残迹,在一口井中,孙坚意外打捞到一具尸体,并且,从这具尸体上得到一件历代王朝正统象征之物:传国玉玺。
面对这绝世国宝,在一众家将劝说下,孙坚当即起了私心,意欲私拥玉玺,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坚私藏玉玺之事被袁术安排在军中的探子发现。
当各路诸侯到达洛阳,袁绍、袁术讨要玉玺,孙坚却咬口否认,二人碍于没有证据,就此作罢,然而,双方因此结仇。
也就当此时,各路诸侯得知向云夺下函谷关,董卓西逃而去的消息,从私底下出发,盟主袁绍相对更为支持追击董卓,但奈何诸侯人心各异,各路诸侯除向云、曹操以为,再无人愿追击董卓,袁绍无奈,只得私下借了两千精骑于曹操,让其援助向云。
而刘备也接着与公孙瓒师门关系,借的一千兵马与众人援助向云而去。
等众人离去,各路诸侯皆以危机已解,没了董卓的牵制,各路诸侯争斗更加肆无忌惮,为了粮草军械而大打出手犹如家常便饭,长久以来,矛盾愈加激烈,整个联盟,就如同一个火药厂,充斥着矛盾的危机,只需一点小小的火星,便可让其瞬间分崩瓦解。
而孙坚私匿玉玺之事,无意间暴露,顿时成了这一个火星,原本孙坚起先的作为便已让各路诸侯颇为嫉妒,如今孙坚隐匿玉玺,顿时点燃了这一个火药厂,各路诸侯矛盾提前爆发,乱成一团。
董卓刚西去,诸侯联盟便乱作一团,吴郡太守孙坚知道联军再难成事,于是干脆在隐匿传国玉玺后,突然接着一个机会,连夜带部众撤出洛阳,大军往回而去,在走之前,孙坚也不忘孙策,派人传信孙策。
孙策得到消息,当即告别了向云众人,追孙坚而去。
得知孙坚撤退,众人还没有时间思索,又有消息传来,北平太守公孙瓒亦是带兵离去,回北平而去。
随着孙坚带头,越来越多的诸侯开始撤退,讨董联盟,自此解散。
。。。。。。
第二十一章 李儒的阴谋
向云、曹操等人还未回到洛阳,便得知联军解散的消息,不由暗自愣神,二人虽知联军之间矛盾太多,无法久存,可无论如何也未料到,联军竟会如此迅速分崩离析,快的连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
特别是向云,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按理说联军应该不会如此快解散才对,可此次联军的解散,无疑却在提醒他,历史的车轮,已被他悄然改变。
一只小小的蝴蝶所扇动的翅膀,便能引起美国一场龙卷风,向云可不是蝴蝶,而是真正的诸侯一员,他所引起的效应,自然不会比蝴蝶所引起的差。
在得知公孙瓒往北平而去后,刘关张三人也入住洛阳前告别众人,带着一千白马义从轻骑兵,轻装追公孙瓒而去。
面对这种结果,向云、曹操亦是无奈,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二人一同回了洛阳,见到了袁绍。
此时,原本热闹的联军大营,只剩下袁绍、袁术及几路亲近袁家的诸侯外,大多皆已经离去,就连孔融,亦是在太史慈带兵归来后二日,挥兵而去。
见向云、曹操二人回来,袁绍也是勉强笑笑,说了些恭维的话。
见此,向云也没有心情在此久候,干脆告别了众人,也带着仅剩的五百左右残兵,回长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