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漂泊,向云总算有机会暂时停下来,享受着难得的宁静,同时,了解一番天下大势。
首先,曹操最近没有什么动静,占据兖州东郡,并剿灭东郡一众黄巾余党后,便陷入闷头发展中。
此外,向云最为关注的刘备,亦是在北平缓缓发展。
向云知道,幽州牧同样乃汉室宗亲,刘虞。
与刘备相比,刘虞在当时无疑名望更高,血统更纯,向云相信,在局势没有太大变化前,以刘备的性格,其发展虽猛,却不得不暂且局限于北平,任凭刘虞制约,不敢轻易扩张地盘。
因此,此时的北方,闹得最凶的,可能就数袁绍与韩馥了。
。。。。。。
第十七章 壮年黄忠
却说袁绍接纳谋士逢纪之策,挑拨公孙瓒出兵攻打冀州,公孙瓒不幸身中流矢而亡,其实力亦被刘备吞并。
这也代表着,袁绍的挑拨失败。
但袁绍并未死心,在谋士许攸建议下,派人离间了韩馥麾下大将鞠义。
就在年关前,在袁绍屡屡派人贿赂、拉拢之下,鞠义终于低挡不住诱惑,遂携众反叛了韩馥,与袁绍配合,领兵同击韩馥。
韩馥生性软弱,虽占有天下最为富庶的冀州,却惧怕袁绍四世三公的身份,再加上大将鞠义的反叛,韩馥更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
在与袁绍的对垒中,韩馥节节败退,再加上冀州各地官员不乏袁氏门吏,袁绍来攻,降者无数。
转眼间,整个富庶的冀州,已有大半落入袁绍囊中。
对此,韩馥却是龟缩邺城,如临大敌。
相信,以此状态,等过了年关不久,整个冀州,亦将尽归袁绍。
看着这个消息,向云并不意外,韩馥生性软弱,如历史上被击败亦是早晚之事,不过,向云最为期待的,还是在曹操与刘备发展起来后,三大枭雄相遇,究竟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摇了摇头,向云又将目光看向其余等地。
刘表击退向云,如愿以偿的占据了整个荆南等地,稳稳发展之中。
而江东大半之地,已尽数落入孙坚囊中。
扬州,可能是向云带来的蝴蝶效应,袁术提前赶走刘繇,占据富庶的扬州,发展实力,袁术心系孙坚传国玉玺,扬州与江东边境,屡屡发生摩擦,照此下去,大战不远矣。
青州,最近又有黄巾余孽猖狂。
一目扫过,并未有什么太过惊人的消息。
。。。。。。
成都,经过这段时间打理,已经逐渐安稳下来。
城中百姓,在向云全力安抚下,恢复往日生活,有了生机。
而向云,成都安稳后,借着年关之际,将大哥向胜一家,马氏、小向宠、以及护卫向军等全部接来了成都,加上提前到达的三弟向朗,一家人难得团圆。
就在年关前一日,成都迎来了一辆马车。
此时,向云正于太守府,刚审批完各地财政文书,正与戏志才、阎忠等文臣计划着对南中四郡的汉人,及各异族百姓的管理制度。
向云乃征西将军,办公之地本不应在太守府,不过,由于征西将军府正在建设中,向云也只得暂且于太守府办公,而且,由于献帝册封时,言明向云可开少府,故而,如今向云亦可公开建立各种手工业制造,不用如以前一般偷偷摸摸。
因此,向云已经决定,等年关后,便着手重建竹帘、酒业等工业,除此外,向云还会增添各种常用物品制造,已经暗中建立兵器军械制造基地。
此刻,太守府中,向云正听着众臣商议关于南中的制约条令,剑眉微皱。
由于南中生活着很多生活习惯与汉人不同的少数民族,很多对约制汉人的制度在那肯定用不上,不然又会如以前一般,条令间漏洞太多,搞得双方不和睦。
故而,向云要想改善各族间关系,必须针对南中,重新定制一个全新的制度,在即能保全各族百姓利益的同时,又能尽量让各族百姓和睦相处。
然而,各族间的矛盾并非一时半刻可以化解,一番研究后,众人依旧未想出什么好办法。
就在众臣无计可施之际,向云听着众臣的商讨,想起前世的种种,忽然灵光一闪,突然有了个念头,略微斟酌后,便告诉了众人。
听了向云的想法,众谋臣大感新鲜,想了想,却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经过一番修改,全新的南中四郡制度,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