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郑浑双目亦是闪过一丝炙热,没有过多犹豫,当即是单膝跪地,拱手拜道:“郑浑见过主公,主公知遇之恩,浑无以为报,从此后,浑必当竭尽所能,为主公打造先天下之先的绝世利器。”
向云闻言,大喜,起身来到堂前,亲自扶起郑浑,笑着纠正道:“文公听清了,不是为我,而是为我麾下所有将士,我希望,文公口中的‘利’器,并非一人之‘利’,而是万人之‘利’,甚至是万万人之‘利’,到时,相信文公必能成为如墨子一般巨匠,名垂青史!”
郑浑明白向云口中‘利’是指何意,闻言后不仅没有畏惧,反而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阵热血沸腾,拱手铿锵道:“诺!”
当日,向云成功收的郑浑,接着,向云便让张辽派人将郑浑护送往成都而去。同时一封书信传给戏志才,并向其介绍了郑浑才能后便未多说了,向云相信,戏志才定能明白他的心意,给郑浑合理的安排。
正巧,王越派出的探子也在当日回来,并带回甘宁的消息,原来,此刻的甘宁,正在涪陵附近的长江流域,距离江州不是很远。
上元节快到了,向云不想耽搁太多时间,于是乎,便立刻动身离开了江州,乘船往涪陵而去。
为了避免兴师动众,向云离去时并未惊动张辽,只留下一封书信。
然而,向云却不知道,向云离去,并前往涪陵的消息,很快被张辽得知。
而张辽,又知晓涪陵最近山贼横行,向云前往涪陵,太过危险,张辽大惊,在唯恐向云有失的情况下,也顾不得其他,当即领兵五千,乘船追向云而去。
张辽领兵渡船前往涪陵的消息,很快通过眼线传到涪陵等地,各方盗贼,纷纷大惊。
此刻的他们,早已得知向云劝降文书一事,早已精神紧绷,如今张辽突然出兵,众贼皆觉向云要反悔,准备在上元节前镇压涪陵,清剿他们,于是,众贼畏惧下,纷纷聚集,陷入备战状态。
如此一来,就连原本有意接受向云招降的贼伙,亦是恐向云出尔反尔,纷纷聚集一处,准备共抗张辽。
第二十七章 初见甘宁
张辽所乘之船,乃经过船工改造的艨艟,速度比起向云乘坐的船要快上很多,故此,向云尚未走多远,便被张辽大军追上。
紧接着,向云又得知涪陵众贼的反应。
对此,向云亦是无奈,本无意兴师动众,这才隐瞒行踪,准备私下对甘宁进行招安,孰料?弄巧成拙,使得向云的低调招安计划,无奈失败。
最让向云无奈的是,因各地贼伙皆知锦帆贼甘宁的名头,在张辽大军压力下,各地贼伙更是纷纷抛弃成见,提议让甘宁为首,组成贼众两万,严防张辽大军到来。
得知这么一个结果,向云哭笑不得,但人已到此,就如此回去,向云又心有不甘,于是乎,向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打出征西将军的旗号,领张辽五千将士,直奔涪陵。
艨艟的速度很快,不到半日,五千大军便已抵达涪陵境内。
如今的涪陵,由于失去了管亥的镇压,早已成了当地豪强挣地夺取的战场,早已没了当初的繁华。
涪陵境内,贼匪横生,当地豪强,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少不了与贼匪勾结,鱼肉百姓。
故而,如今的涪陵县,更是成了名符其实的贼窝,得知向云大军杀来,为了抵抗向云,众贼在甘宁的率领下,直接占据涪陵城,准备据城而守。
不久,向云五千人马渡江抵达涪陵港口。
向云并未下令攻城,而是直接将艨艟停于江面,便没了动静。
向云在等,他相信,此刻有人比他更急。
。。。。。。
此刻,涪陵城内,向云五艘艨艟抵达涪陵港口外的消息,很快传到涪陵城内各贼伙耳中。
顿时,当地有头有脸的贼首,纷纷聚集于此,商议计划,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当地豪强的家主,他们,皆是有意在涪陵称王称霸,舒舒服服的做个土皇帝,自是不愿让向云攻下涪陵,也参与到其中来。
然而,人的名,树的影,原本是张辽率兵杀来,可如今却是突然变为向云亲率五千大军停于江面,众贼首皆是有些紧张。
大堂,其中,坐于最上方的是一个身高八尺、面容端正威武、身披锦服的青年。
此时,青年神色破带狂傲之色的看着堂下诸人,其腰间,系着一个铃铛,每每随着动作,便会发出阵阵清脆铃声。
在青年身后,几个侍从毕恭毕敬,服侍于后。
此人,正是巴郡鼎鼎有名的锦帆贼,甘宁,甘兴霸。
场内,此刻众人正在商议着向云大军到来之事。
其中,坐与右下首的一个面色粗狂,身材雄壮的汉子当先开口道:“刚有弟兄来报,向云的五千官兵已乘船抵达涪陵港口,我等该当如何?主动出击还是死守?”
“常闻向云此人极为狡诈多端,极为善战,我建议还是死守为妙。”其中,一人应道。
“嗯,我赞同。”
。。。
那人的话,顿时得到众人一致赞同,显然,向云给予众人的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