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新的门路了,军队无疑是个好去处。
“预备役需要的是骨干,相比于普通士兵,他们更需要军士,这样的话,打仗的时候,只需要补充了士兵,部队就可以开赴前线,几万名军士,部队根本提供不出来,但是别忘了,那些学员在学校里,除了接受普通教育之外,还接受军事训练,虽然我不敢说他们的素质超过普通军士,但我想,至少不比他们差,甚至在文化上、思想上,也要远远优于普通的招募兵士,”
唐浩然的这番话完全出自于公心,不过并非没有私心,他的私心非常简单,他希望中华学校的学生能够充斥于军队之中,如此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军队的忠诚,在军官称自己为老师,军士视自己为家长的情况下,这支部队对自己,甚至对唐家的忠诚将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
作为父亲的唐浩然,有着自己的私心,就像做为总督,他不能容忍有“二号人物”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般,作为父亲的他,自然希望把东北的一切都打造成为一个铁桶江山,即使是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儿子也能够顺理成章的接收一切,而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造成威胁。
“陆军有需要的话,今年,中华学校,可以输送一万名学员……”
脸上带着笑容,唐浩然的语气中全是不容质疑的味道,尽管看似在商量,可实际上,他却已经拿定了主意,现在是时候进一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了。非但应该补充进陆军,就是海军也可以派去一部分。
“呵呵,大帅,这中华学校里的学生,可一直都是您的心头肉,您舍得,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虽说并不知道大帅的实质相法,但自然不会拒绝大帅的建议,毕竟对于中华学校里的学员,他有着一定的了解,那些学员的素质不要说是基层军士,甚至有一部分学员的素质,几乎不逊于基层军官,陆军学校甚至多次提出,应该给他们单开速成班——他们在中华学校中,几乎已经接受了完整的预官教育,完全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
“舍得,为了国家,即便是再不舍得,也要学会舍得!”
唐浩然颇为感叹的长叹口气,
“我知道,他们应该用在更好的地方,可是,国家需要他们,未来的战争需要他们, ,别人不清楚,你是清楚的,没有几年了!”
这一声感叹之后,唐浩然站起身来,走到办公桌边,拿起桌上的一份情报。
“当年情报局预测那条铁路大约要耗时十年,他们认为这十年是关系我们生死存亡的十年,所以我们对此绝不能袖手旁观,算算时间,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不多!
也正因如此,现在东北才会动员每一分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好准备。
“大帅,南引计划不是已经展开了吗?如果……能不能牵制一下他们?”
“南引计划”是一个战略性的欺骗计划,不过在提及这个计划时,唐浩然却苦笑道。
“即使是顺利实施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并无法改变铁路的修建,而且,我不认为,英国人敢于阻拦他们!”(未完待续。)
第162章 维特的苦恼(求月票!)
圣彼得堡的上空碧空如洗。
时值伏暑,对于俄罗斯人而言,这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因为其靠近北极圈,使得其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拥有“日不落”现象的城市,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夏天比圣彼得堡的夏天更为宜人了。不仅没有其它地方的夏日的闷燥,更为重要的是,每到夏日,这还是一个没有黑夜的城市!
在这样美丽的盛夏时光里,圣彼得堡的人们总会享受这难得的夏日,几乎每一天,在贵族的庄园中总会上演着盛大的舞会,在歌剧院中总会演出最新的歌剧,穿着华丽衣裙的贵妇人、小姐们挽着丈夫或情人的手臂,或是于舞池中跳起欢快的华尔兹,或是于歌剧院中欣赏着最新创作的歌剧或芭蕾舞。
1897年的俄罗斯帝国,或许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而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争,更准确的来说,是俄国对日本的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战争,尽管最终以俄罗斯获胜而宣告结束,但是却尽显俄罗斯的种种不足。尤其是工业上的落后,使得整个战争期间,俄国不得不依靠从外国采购大量的军需,在战争期间,为了将战争进行下去,俄罗斯的帝国精英们竭力使国家的重工业得到了相当明显的进步,但是这是通过人为重点项目的投入取得的,而且这些重工业项目主要都是与军火工业有关,不是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战争期间虽然订单不断繁荣一时。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花重金打造的工业也随即进入萧条。
不过萧条只是暂时的。战时暴露出的军备不足,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弥补,毕竟俄罗斯帝国从来都以军事立国。来自国防和铁路业的订单一个接一个,使得俄罗斯的重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冶金、煤炭、工程和钢铁等关键领域,甚至表现出一种追赶强大的西欧国家的架势。
尽管诸如占领区的稳定、国内的农奴以及民族等问题依然如帝国顽疾一般的困扰着这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米哈伊尔三世沙皇治下的俄罗斯。正迈进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尽管俄罗斯帝国依靠自身的力量修建着世界上最为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同时还雄心勃勃的建造着他们的大海军,但是其财政却直保持着无赤字的水平,财政状况事实上是比较健康的,这也成为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石。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的五年之间,尽管国内问题重重,但是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五年内却增长了74。9%。
“俄罗斯……越来越加繁荣!”
似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否认这一点,甚至耗费巨资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将会在未来,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直接地产生其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话,这种自信还将被加上一份保险。
而作为帝国的财政大臣的维特。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推动者,实际上。作为俄罗斯帝国财政大臣的维特在圣彼得堡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无论是对于沙皇,亦或是对于俄罗斯的政局,在过去的五年间,正是在他的力主之下﹐俄罗斯才会同与德国签订关税条约﹐并大量引进外国资本。采取巩固国家财政金融、促进工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诸如实行保护关税﹑酒类专卖﹑改革币制﹑加快以西伯利亚铁路为核心的铁路建设﹑改组和兴建银行建全俄罗斯帝国的金融体系﹐总之,在沙皇年少,外交大臣兰斯多而弗庸碌无能的时期,作为俄罗斯帝国地位最为显赫帝国重臣,谢尔盖?维特这位来自波罗的海的德意志人,发挥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作用,而也正是在其努力下,俄罗斯似乎正在迈进一个新的春天之中。
6月,正值圣彼得堡的白昼,每天二十三的白昼,对于工厂主来说,是一年之最好的时节——不需要打开电灯,既可以连天加夜的进行生产,当然,对于帝国财政部的官员们来说,他们自然不会吝惜于几戈比的电费,时近午夜,在帝国财政大臣的办公室中,电灯亮着,那厚实的窗帘阻挡了室外的阳光。
五年前,当上了俄罗斯帝国最具权势的财政部的部长的维特。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直率使他受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器重,这位沙皇全心全意地支持维特将俄国尽快拉出落后泥潭的心愿,并且在一套扼杀主动性的官僚体制中给予维特政治庇护以把事情做成。
尽管亚历山大三世陛下已经去世,但是继位的米哈伊尔三世沙皇并没有抛弃这位帝国重臣,对其依然是信任有加,甚至给予了其更多的庇护,从而使得他可以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