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出来打猎,不如说就是出来野炊来了。
肉是吃了个干净,虞铮吃了不少。
回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紧着赶着,回城后天已经黑下来了。
这边冬天就是这样的。
虽然算起来这是正月,但是区别不大。
回到府里,独孤钺自然跟着虞铮回去。今天就不写什么东西了,虞铮急着泡脚。
她已经感觉不到脚的存在感了。
等吃过晚膳躺着,独孤钺今日难得没有那么着急。他揽着虞铮的身子,想了好久之后问:“你小时候看了什么书?”
虞铮嗯了一下回答:“我小时候看书并不认真。”
确实不认真,一开始认字,因为繁体字太难,很多不认识。
后来终于认识了,又不想写。
感觉自己上辈子读书那么多了,这辈子只想玩。
后来终于有兴趣了,也不是正经书,不是在祖父留下的书里找有趣的,就是在父亲的书架上找有趣的。
正经的四书五经倒是读的磕磕巴巴,一些比较冷门有趣的看了不少。
其实更多有用的知识都是她记忆中的片段,比如说上辈子看过的天工开物,因为太晦涩,其实读了也记不住多少。
更多的其实并不是从书本里学到的,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究竟怎么来的。
这里一点,那里一点。
好就好在她一旦对什么有兴趣,就总想研究一下原理。
其实学的也不全,完全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罢了。
古人不是不聪明古人只是因为生产力低下,道路不方便,所以很多东西没法弄。
虞铮想到的更多是上一辈子七八十年代国家牵头做的一些事。
那时候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全国,一些几千年的规矩都改变了。
但是后来的人们都以为这就是从古至今。
其实光是喝热水这件事,就只有几十年而已。
都以为棉衣棉被在古代是个标配,但其实就如今而言,百姓们用不上棉花。
冬天的被子里塞得还是稻草。
凭她一己之力,没办法改变这些,但是有独孤钺。
大安新建,本来就是百废待兴。
机会正合适。
“比我读书多。”独孤钺想了想:“其实父亲也不爱读书。”
他偶尔还是叫父皇的,但是更多时候,他还是习惯叫父亲。
“陛下对夫君挺好的吧?”以前虞铮以为陛下多少有点偏心,但是后来就发现不至于。
独孤钺嗯了一下:“他没打过我。我小时候把他的鞭子烧了,他想打我,后来也没打。”
虞铮咦了一声:“为什么?”
她翻身起来压在独孤钺身上:“陛下惹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