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当真登基为帝,那此生,怕是再不得相见了。
高九这一路北上,不舍昼夜,才出了剑南道,进了山南道,就听说了北境告急的消息。那北狄大王倒也不傻,防备着令羽这边告密,是一切准备妥当了才派遣使者前来游说。能说得动自然最好,说不动,他那边也照打不误。
连身在山南道的高九都得到了消息,长安城更是早已沸沸扬扬。
“所以说,殿下当初为何要在年关将翰雷斩首示众,多有伤天和!”绣玉楼中,有一文弱学子放下酒杯,大声议论着。
“某也赞同。”另一学子道:“虽说北狄王不承认私购兵器一事,也不肯将其归还,但到底两方未撕破脸皮,还有得谈啊。和谈和谈,重点在于谈,怎能一言不合,直接将人家儿子斩立决?”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许多赞同之声。
“啪!”楼上的王绣鸢一巴掌拍到桌上,将桌上的盘盘碗碗都震得颠了一颠,怒声道:“这都是些哪来的蠢货!竟然在这里胡言乱语,大放厥词?”
说罢,起身想要下楼去跟他们分辨,大有想要对骂三百回合之势。
“大小姐,王大小姐!”崔朝远连忙拉住王绣鸢,将她按回谢娴霏的身边,求饶道:“您省省吧,别吵架没吵赢,先把你自己气哭了!”
“阿霏!你看他!”王绣鸢气急,去找谢娴霏评理。
“一事多面,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意见,阿鸢,你不可能堵了所有人的嘴。”谢娴霏放下茶碗,慢条斯理地说。
“难道你也觉得阿璃做错了?”王绣鸢问。
谢娴霏摇头,说:“跟我的想法无关。北狄王以翰雷之死为名起兵进攻,那么这件事看起来,就是阿璃下旨斩杀翰雷所带来的后果。即便你我不议论,长安不议论,大周不议论,史书依旧会记载,后世依旧会议论,阿鸢,你拦不住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阿璃在那个位置,言行皆有后果,这就是她注定要面对的东西,旁人代替不得。”崔朝远说。
“蠢货!一群蠢货!”楼下一声怒喝,打断了三人的交谈,三人一愣,向下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像是北方而来的学子对着先前那帮人怒目而视,吼道:“短视,懦弱!北狄王不肯归还兵器,本就存着掀起战乱之心!你们不说他狼子野心,反倒揪着一个掀起战争的借口,在这里胡言乱语,责备污蔑主君!”
“好!说得好!”一个熟悉的男声响起,崔王谢三人顺着声音看去,眼睛一亮,只见吕修逸穿着一身武袍,配着利剑,大步走来,对着那一群书生,大声道:“大丈夫,此刻该思如何报国,而不是躲在这里耍嘴皮子。公主殿下英明神武,又岂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猜透议论的?我相信,殿下既敢斩杀翰雷,定也不会对北狄全无防备!”
说完,便不再理会那群书生,转身朝楼上走来。南境一行,阳光将他晒黑了不少,也晒去了之前那些挥之不散的郁郁之色。
“阿逸!”崔王谢三人笑着,使劲儿对吕修逸招着手,说:“你终于回来啦!”
紫宸殿中,经过一天的商讨,众臣退下,独剩萧璃与裴晏,仍然留在殿内。
“我是否做错了。”萧璃盯着北境各地驻军汇总,忽然开口,问。
裴晏抬头,看着灯火下的萧璃,轻轻摇摇头,道:“起兵征伐,所需所备何其多,又怎是个月便可准备好的?殿下应该知道,翰雷之死不过是个借口。北狄王子嗣众多,翰雷死与不死,都挡不住北狄王的野心。”
“我心中又何尝不明白。”萧璃苦笑,“但又忍不住会想,若我对北狄不那么强硬,北境是否能免于此灾。”
决定终究是她所下,那些人命,也不可避免挂在她的身上。此事无关名声,只涉良心。
萧璃闭上了眼睛,良久,道:“阿晏。”
裴晏抬眸。
“我想亲征。”
“殿下!”裴晏怔愣片刻,眉心微蹙,道:“以陛下如今的情况,随时会……您当以朝局为重,准备登基事宜。”
“就是以朝局为重,我才要亲征。”萧璃睁开眼睛,看向裴晏,说:“萧杰谋逆,朝中武将死伤大半,后因显国公案牵连,又问责许多武将。萧烈和霍毕已身陷北境,除了秦义,还有谁可带兵?”
秦义驻守南境,山高水远,召之不及。
“我本就有带兵之能,且若我出征,军心战意皆会不同!”萧璃认真道:“阿晏,我此次出征,不仅仅只是想驰援北境。”若是那样,只需派遣几道驻兵增援即可,“我想以此一战,保我大周北境,二十年安稳!”
“阿晏,帮我守好长安。”萧璃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