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雷霆手段之下,整个大同府上下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苏澈的军队更是在短时间内扩充到五万之多,很多人基本是原本的流民。
他们在见识到了皇帝的英明神武后,一个个满腔热血,纷纷参军报国。
而苏澈也将这一万军队以打散重组的方式,进行了扩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那四万流民迅速变成了有纪律的士兵。
虽说暂时还称不上强军,但没关系,只要经过不断的磨炼,他们终究会成长起来的。
将大同府上下扫除一空后,苏澈没有停歇,直接开始对山西其他地方下手。
大同府的下面是太原府,这是山西的腹地,也是最大的一个府。
早在皇帝在大同府开始审判粮食商人的时候,太原府的不少人便收到了消息,此后审判豪绅,这消息同样传了过来!
太原府上下,可谓是人心惶惶。
太原府的知府更是坐卧不安,这段时间,已经有很多商人,官员,豪绅。陆陆续续拜访这位太原府知府大人了,让他务必不能让皇帝过来,否则他们都要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苏澈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大同府的事情已经全部传了过来,多少豪绅,多少家族,多少官员,全被皇帝杀了。
这些天下来,人头滚滚,死了多少人啊?
这让太原府的知府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与恐惧之中,一旦皇帝挥军直下,他到底是挡呢?还是不挡呢?
这可是皇帝,是大明新上任的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他可不是什么反贼啊,他要做什么,如果你要反抗,那你便是大逆不道,到时候恐怕要死得更惨!
如果山西的巡抚和布政使还没有被苏澈抓起来的话,那这太原府的知府李舒也不会如此六神无主,所有选择全权交给巡抚大人和布政使来决定便可。
可现在,山西的巡抚和布政使,两人都被苏澈软禁起来,生死未卜,他一个小小的知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是太难了。
李舒很是头疼,日夜煎熬,心力憔悴之下,竟直接一病不起了。
如此一来,太原府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了同知卢文和通判江舟。
这二人直接傻眼,根本不知道知府李大人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竟然在这种时候一病不起了,将太原府的事情丢给了他们二人决定!这简直太为难人了啊!
他们差点就哭了出来,眼下已经有风声了,崇祯皇帝在大同府整顿军队,准备出发了,这要么是回京城,要么是来他们这太原府。
如果崇祯皇帝真的过来了,他们该如何是好?
这问题让知府李舒一病不起,他们两个知府的副官,更是没有资格决定什么,只能期待着
皇帝是回京城了,而不是来他们这边了。
可不久之后,消息传来,皇帝那五万大军,目的地正是太原府!
这一下,卢文和江舟彻底绝望了,他们立刻找到了病倒的李舒,希望李舒能给他们做出决定,到底是挡呢,还是不不挡?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舒竟然真的病入膏肓了,说话都说不利索了,根本不似作假!
这样一来,这大事只能同知卢文和通判江舟自己商量了!
卢文皱着眉头,无奈说道:「事到如今,大势不可挡,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皇帝的到来了。」
江舟问:「只能如此吗?」
卢文反问:「难道你还想造反?」
江舟叹息一声:「那就只能如此了。」
卢文道:「你我二人,做过多少龌龊的事情,还是向陛下一一请罪吧,陛下宅心仁厚,宽恕了我们,让我们戴罪立功,倒也不是不可以。」
江舟点头道:「也只能如此,那大同府的通判不就是这样?他戴罪立功,反而当了代知府!」
这话一出,卢文和江舟面面相觑,忽然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难题了,反而是一个机会,一个立功的机会!
几日过后,当苏澈带着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太原府同知卢文,太原府通判江舟,直接打开城门,前来迎接皇帝的到来。
「参见圣上,下官是太原府同知卢文。」
「参见圣上,下官是太原府通判江舟。」
二人齐齐行礼,苏澈见状,淡淡问着:「太原府的知府呢?怎么还不来见我?」
同知卢文立刻说道:「知府大人前些日子,竭心殚虑,一病不起了,目前还在病榻上。」
苏澈听了这话,笑着说道:「竭心殚虑?怕是做贼心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