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你韩国给我们找什么理由和借口呢?
难道为了秦国之民杀外戚就不行了?非得找个造反的理由,才算是冠冕堂皇吗?
当韩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这是何等的羞辱,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这简直太尴尬了,现在脸面丢了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秦王竟然真的出兵了!
要命啊要命,这十三岁的秦王政,怎么就这么好战,一上位就要打他?他难道不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吗?
这一定是那白起的决定!
白起是秦王政的师傅,更是秦国的新宰相,位高权重,多半是他又想砍人头了!所以才催促秦王,发兵攻韩!
一想到白起这个名字,韩王的头皮便是一阵阵的发麻,他的名声实在是太恐怖了。
很快,又一个消息传了过来,韩王看着这份军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直接瘫坐在席上,他不敢置信的喃喃说着:“这该死的叛徒,我是如此的信任他……”
“这该……如何是好啊?”
……
一直以来,秦之东出,困在三晋。
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
这三国本就是一家,可谓同气连枝,每次秦国东出,都会受到这三家的阻拦。
虽然三国在平时同样有矛盾,但在面对西部秦国的战争中,往往相互支持,配合行动。
不要问为什么,在面对秦国问题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团结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历代的秦王的决策不断在变化。
从秦孝公时期的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削弱强魏。
到秦惠文王时期的连横弱楚。
再到秦昭襄王前期魏冉为丞相的蚕食诸侯、削弱三晋,后期范雎为丞相的远交近攻。
得益于历代秦君的披荆斩棘,给苏澈累积了深厚的家底,此刻出击,便是有着鲸吞天下之心。
第一个目标,便是一直左右横跳,实力又弱的韩国。
而韩国的第一个目标,则是韩国的南阳郡。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时代,凡是位于山地以南、河流以北的地方都叫“阳”,南阳基本是一个像张三李四一样通用的名字。
所以,战国时有不止一个“南阳”,常常造成混淆。
晋国有一个南阳,大约在黄河以北,山西南部,后来被韩、魏、秦争夺。
楚国的南阳,差不多是现在的南阳。
齐国也有一个南阳,大约在泰山以南。
秦有一个南阳,韩也有一个南阳。
所以,当白起的十五万大军来到韩国南阳郡后,他有些不屑一顾的说:“就这里也配称之为南阳?”
他面露凶光,已经准备好大开杀戒了,他的眼中闪过这样一个个画面,人头,很多的人头,京观,如同山一般的京观……
很快。
南阳郡的太守王腾直接出城百里,将南阳郡拱手献上,投了秦军!
秦国的将军可是白起啊,这还打个屁?
不打了,爷投秦了!!
南阳是韩国重镇,驻扎的也是韩国精锐,太守王腾的投诚,自然不是太守一个人,还有大量精锐韩军!
这里的军队,本就是韩王调集全国的精锐,投放到南阳郡,就是为了作为前线,抵抗住秦国的大军。
可现在,这些韩国的精锐,全都落到了秦国的手中。
当韩王看到这个消息后,直接就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