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苦尽甘来,以后回家,生活也有盼头了”,龙凤胎的老四说到。
“老四,你去找你伯娘拿纸和笔墨。”
“是,”老四应声,起身准备出去。
“多拿些纸。”大伯交代到。
“老大,你认识的衙门里的李捕头和你关系怎么样?能当见证人吗?”张大伯沉吟了一会儿,问道。
“还不错,认识了10多年,经常给我介绍文书活儿。我等会儿就去请托他。”
“嗯,张家村一族独大,咱们这边不请个有分量的人,怕张家以后赖账。”
“纸拿回来了。”老四用托盘端着笔墨和白纸,小心翼翼的走进来。
后面跟着大伯娘。
“你身子弱怎么过来了?快进来坐,外面冷。”孙母对自己大嫂招呼到。
“言娘的话我听老四说了,回来好。你们这儿没地方,就住我们那儿去。”
孙家两兄弟比邻而居,孙老头家因为人口一直在增加,建房的速度一直跟不上增加人口的速度。
言娘出嫁前的房子原本已经被4个大点儿的侄子住了,现在是孩子回去跟父母住着腾出来的。
而孙大伯家因为一直没孩子,所以四间房子住着还是很宽裕的。
“不用不用,挤挤就行了。”孙母不好意思道,大嫂已经帮自己不少忙。现在还要麻烦大嫂。
“没事儿,等会儿让你大伯娘把西屋收拾出来。你和孩子住过去,也宽松。”孙大伯温和的对言娘说到。
言娘看向父亲。这儿确是房屋紧张,侄子们也大了,不好和父母住。
自己也想住的宽松点儿。
“住过去也好,几步路的事儿。”孙老头点头道。
两家中间的矮墙上开了小门,有啥事儿也不用绕大门过。
老大去外间搬回来桌子,老二在后面提着凳子,老三把蜡烛挪到桌子上。
老四抱着砚台,往里倒些水,虔诚的磨起墨来。
孙家家底子薄,言娘这一代孩子也没送学堂,跟着孙大伯孙老头学写字,平时都是在地上画,鲜少有机会用上纸。尤其是这一次拿出来的白纸。
磨好墨,铺好纸,孙大伯拿起毛笔,沾了一下墨汁,面色严肃的举笔写起来。
写完一张协议,放一边晾起来。又开始写第二种意思的协议。
晾干后,孙大哥读了一遍,完美的把言娘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大家没意见后,又各抄写6遍。以备明日大家留档保存。
天微微亮,孙家几个兄弟,两张协议各拿一份儿,直接去了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