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努尔哈赤的妃嫔简介 > 第55部分(第3页)

第55部分(第3页)

第十一章

努尔哈赤一声令下,沈阳古城平地而起了数不清的亭台楼阁,努尔哈赤把自己的都城都搬到这里,大小妃妾、贝勒皇子云集身畔,他要以此为跳板,跃过山海关,打进京城……谁料想,沙场拼杀几十年而鲜有败绩的努尔哈赤却栽在了毛头守将袁崇焕的手下……连丧五位重臣的努尔哈赤揩干眼泪,大喝一声:给我烧光他的粮草,杀光他的臣民……

明朝的辽西重镇广宁失守之后,消息传到北京,满朝文武吓得心胆俱裂,一片惊慌。天启熹宗皇帝也极为恼怒,立即传下圣旨,把熊廷弼、王化贞逮捕下狱,交刑部议罪。

阉党魏忠贤趁机把罪名全加在熊廷弼头上,以“失陷封疆”的大罪首先处死。

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慷慨赴市,含冤而死。

魏忠贤又亲自出面,对王化贞百般袒护,但是,王化贞的罪行确凿,又无法平息朝廷内外的舆论,也被迫处死。为了泄恨,魏忠贤又指挥锦衣卫,让熊廷弼暴尸街头,不准安葬,并割下熊的首级在街头示众。

为了挽回败局,熹宗皇帝立即下令,从各地集结数万军队,成百吨的战略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来。

经过文武大臣共议,决定征调各地兵马,对山海关增加兵力,全力固守。但是,辽东经略一职,虽经大臣的反复议举,仍没有合适人选。后经许多大臣集体推荐,皇帝才任王在晋为兵部尚书经略辽东。

王在晋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之人,到山海关上任后,迟迟拿不出像样的方案与策略,几经周折之后,又老调重弹,提出了“堵隘抚赏”的战略方针。

所谓“堵隘”,就是在山海关以外,再修一座关城,以此护卫山海关。所谓“抚”,就是要明朝皇帝拿出大把的金银,来收买蒙古;至于“赏”,就是指望用蒙古的力量,来对抗后金。

但是,王在晋的这个方案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其部下们的反对,特别是富有远见的袁崇焕反对得更加激烈,部将孙元化等人也坚决反对。

可是,王在晋却固执已见,听不进去这两个部下的意见,仍要坚持执行。

这消息传到京城里,皇帝让文武大臣讨论,大臣们吸取已往教训,对辽东的事都不敢轻意表态,生怕讲错了,将来会祸及自身。

熹宗正在着急,一听孙承宗要去考查,便立即准奏,派他前去了解实情。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长得相貌奇伟,满脸络腮胡子,根根如钢针一般,活脱儿一个打鬼的钟馗。

平日,与人说话,声若宏钟,音量甚大,似乎能把周围的墙壁震倒。

别看孙承宗的外貌长得像个粗俗的汉子,他却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学问,他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开始担任朝廷中编修的官职。天启帝接任以后,孙承宗以左庶子充任日讲官。起初,熹宗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授完了,都说心里明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此,天启帝特别喜爱、看重这位日讲官,对他另眼看待,殷殷关切。

孙承宗担任大学士分管兵部事,很关心辽东战事,对两辽的形势和险要关塞全都谙熟胸中,了然于心。

孙承宗亲自来到山海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对王在晋提出的修筑重关的计划很不赞成,便启奏明熹宗免了王在晋的职。

满朝文武大臣都说孙承宗“一向知兵,又熟悉两辽事”,一致推举他主持辽东军事。皇上当即封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并经略辽东,又赐尚方宝剑,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孙承宗拜谢圣恩,翻身上马,领了家兵家将,满怀着治辽的希望,奔向山海关而去。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于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正月下旬不战而取广宁之后,又招降了这一地区各城堡的明朝军队和百姓,缴获了明朝大量的粮饷、兵器、甲杖等军用物资等。因为广宁是辽西的重镇,占领了广宁就等于占领了辽西地区。又因为占领广宁之后,辽东、辽西便连成了一片,诺大的辽河两岸全归顺了后金。这一胜利,是继辽沈决战之后的又一巨大胜利。

正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在广宁举行盛大宴会,众贝勒、大臣们全都参加。鼓乐齐鸣,笑语喧扬,热闹非凡。

二月二十七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在众后妃的陪同下,离开了广宁,回到辽阳城里。

不久,努尔哈赤便把都城迁到了辽阳。那些贝勒、大臣、将领们的亲属,也都陆续来到辽阳,而后金的军民,也都一批一批地迁到了辽沈地区。

在辽阳住了一年之后,努尔哈赤觉得这座古城年久失修,城墙倒塌严重,而且此城过大,不宜防守。因此,他又决定在辽河城以东的太子河畔,另筑新城,当作都城,被称作“东京”。

后来,通过实地考查,努尔哈赤发现沈阳的战略地位更比辽阳优越。于是,他又当机立断,决定将都城迁到沈阳。

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将再次迁都的想法,告诉了诸贝勒、大臣们。

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反对,显示出很不理解,认为放弃立即修建的东京城十分可惜。

其实,根据当时的形势看,后金国占有的土地成倍扩大,南至鸭绿江,与朝鲜相邻;北到嫩江,与蒙古接壤;西临辽河,与明朝对峙。因此,从地理位置看,后金正处于这三股势力的包围之中。

努尔哈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