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明末皇族的悲惨下场 > 第33部分(第2页)

第33部分(第2页)

可以说,合儒是一种很聪明,也很文明的传教行为。

不过,再过几十年西方教廷,更改了传教的教条,开始将“合儒”传教列为典型的异端,要求中国地区的传教士们,严格遵守西方教廷的那些教条。结果,迅速的导致中国的天主教,被取缔。

“诸位神父,不远万里,来到我大明,将聪明才智,奉献给我国历法修订事业,着实令人敬佩!”肖图白诚心道。…;

汤若望露出笑意说:“为了让世人接受福音,我们付出点世俗聪明才智,算得了什么?个人的聪明、知识,在主的伟大面前,不值一提。如果我们的付出,能够让更多人接受福音,在主的面前,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肖图白心中想到,要不是看在你们那点“小聪明小智慧”的份上,大明朝也懒得理睬你们的福音。

肖图白问道:“本官的来意,你们是否清楚?”

汤若望等人说道:“是的,吾等之前已经接到圣旨!说肖大人您需要中西文字翻译人才,要吾等配合肖大人的工作!”

“是的!我需要你们的才智,帮我翻译一些西方的数学、科学的书籍。而作为回报,你们为我翻译的越多有用的书籍,我便允许你们传播更多的福音!”肖图白说道,“现在你们在北京、南京等地建设了十多所教堂,获得了10万信徒。如果你们给本官允许你们,建设更多的教堂。让你们在中国有百万信徒,欧洲教廷会不会册封你等众人为圣徒呢?”

汤若望等人虽然表面上荣辱不惊。

不过肖图白看到了,他们眼睛不断的闪着,现实出其内心的震动。

汤若望等人被派到中国,做好了扎根一辈子,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基本上,一辈子都难以有机会回到欧洲。

不过,他们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的传教事业,能够在欧洲广为人知,并写入教廷的传教史册上。

早年来明朝的利玛窦,后半辈子都呆在中国,死后葬在北京,是儒家士林人士帮他抬棺下葬。

而利玛窦的传教事迹,通过信件向欧洲汇报。也使得利玛窦差一点就因为传教就被封为圣徒。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绝大多数都是为利玛窦的事迹所感召。

名留青史,不但是中国儒家士人的理想。对于天主教徒来说,能够被载入西方的宗教史册上,也是他们人生最大的目标之一。

传教士龙华民闻言,不由大口的喘息,道:“大人,您要翻译的著作成千上万本,这是一项很大一项工程。翻译完成一本,您会给我们传教事业,多大的帮助?”

肖图白淡然道:“每次翻译50本,允许你们多增加一个县的传教权。每多翻译25本,可以换取建立一所教堂的资格!当然了,你们还需要配合我大明的政策,打击其他非法传教的宗教组织。大明只批准你们耶稣会,是大明境内唯一合法的天主教派,其他的教派皆为非法!”

第六十七章 传教士(二)

龙华民不由抱怨道:“大人,一部自然科学的书籍,至少要一年左右才能翻译完成。50本自然科学书籍,就足以让一名学贯中西,并且拥有不俗科学素养的翻译者,耗费一辈子的精力了!而一辈子只能换取一个县的传教权?”

龙华民也是明末清初的传教士之一。虽然,不像同期的汤若望那么有名,但也是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

最大的缺点是太热衷于争权夺利。因为龙华民是欧洲一个没落贵族出身,希望在东方证明自己,让自己的家族获得振兴。而且,龙华民也并不承认汤若望为中国教区的领袖,在清初时,写信给教廷抱怨汤若望等人的无能,从而获得了教廷最新指令,成为中国教区的主教身份。

在明朝时期,由于明朝皇帝和官员比较宽容,所以传教士们习惯了在这种宽容环境中传教。而在康熙年间,由于龙华民私自离开北京,去了山东传教,而与满清朝廷产生了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天主教全面被禁!

肖图白淡然说道:“我大明有1。2亿人口,比整个欧洲人口加起来都多一倍。而整个大明有1000多个县,平均每个县便是城市和农村人口加起来少则几十万,则是百多万。一县便抵得上你们欧洲一个小国家,在欧洲,你们想要获得一个小国家的传教资格,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顿时,传教士们哑口不言了!

事实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站稳脚步,是因为徐光启为代表的少数东林党人的支持,才是明末西方天主教在中国站得住脚的根本原因。

而徐光启临终前并且病床前,向东林党诸公进行托孤,希望东林党看在他的面子上,对天主教徒们照顾一些。

但是,失去了徐光启这种级别的天主教徒的照拂,也使得天主教徒的境遇比前几年变差了一些。

为了改变困境,汤若望给崇祯写信,提出自己能够铸造质量更好的大炮。也是希望,直接走皇帝的路线,让崇祯皇帝支持他们的传教事业。

汤若望的铸炮技术,其实是和传教士邓玉函学的。邓玉函是以铸炮技能闻名,获得了大明朝重用的传教士,作为一名火炮专家,邓玉函《远西奇器图说》,被大明朝的军工体系,视为无数人拜读的神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