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叶畅对他们说;水势渐退;他离家已久;怕家人挂记;所以过几天便要回去;这小况村的灾民;还须得他们二人多多关注。
二人慨然应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副心思。
小况村的情形;比起另两个遭遇灭顶之灾的村子好得太多;便是几个受灾不如小况村的;也没有这般因为自救及时;所以村民财物;颇抢出了一些。二人心中估计;再加上他们拨来的米粮;少说可以撑过一个多月;甚至可能是两个月。
他二人要主掌一县庶务;哪里有时间精力过多关注这个灾情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小村;若说第一二月还能注意一些;到后来;不过就是差役们报上来的数字罢了。
可是现在不同;叶畅一句赤子之心;让他们不得不对小况村多几分看顾了。
他二人相顾唏嘘且不去说;叶畅说要离开也不是假话;如今雨已经停了;每日撑筏外出的人都说;水一天天在退下去;再有个五六日;基本上就能够说是完全退了。
小况村的事情;也都步入正轨;村民们有希望、有约束;也有现成的规矩。莫要小看了这些村民;他们有农民的愚驽;却也不乏农民的精明;对大伙都有利的事情;只要带上了路;他们自然就会想法子坚持下去。即使况老汉一家这样的想要乘灾渔利;却也拗不过整个村子的人了。
打死二蛮的事情;让村子里的百姓意识到;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来守护一些东西。
在白铨、蒋清来的次日;县中便拨来了米粮;比起他们许诺的十余石还要多些;足足是三十石。除此之外;还送来了些农具;当真算是慷慨;这便是叶畅那句赤子之心起了作用。
又过三日;天已放晴;水也彻底退下;叶畅告别依依不舍的村民;终于离开了小况村。
娓娘等蛮人;也是随着他一起离开。
叶畅的目的是巩县;从巩县乘船渡黄河;便可以直抵武陟。而娓娘等则要折向西;折转长安;然后取道剑南;返回六诏之地。
双方便要在此话别。
这十日时间相处;娓娘如饥似渴地在叶畅身上学习他如何处置各项庶务;既然不能将叶畅带回自己的部族;那么能学得他几分本领也是好的。
她愿意学;叶畅也想早些让她回转;自然知无不言;也用心教。每做一事;缘由是什么;可能会得到什么结果;都细细解说与她听;再将事情的过程与预测相应对。
可以说;两人相识以来;双方关系便以这十日最为融洽。因此;到得别离之时;娓娘竟然觉得;自己心中有些不舍。
“就此再会吧;哦……对了;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出谋划策;派人来寻我就是。”叶畅却比她要高兴得多;终于要摆脱这个蛮女;不必跟她去如今还是穷山恶水的云南之境;他心情当然愉快;还不忘许下了一个空头诺言。
这也是结好之意;一步闲棋;或者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收拾起自己的情怀;娓娘一挥手;二话不转;领着属下便离去了。她走得如此果决;倒让叶畅愣愣地看着她一行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走吧”他对自己说道;然后便拂去了心中的些许惆怅。
第一卷谁乘星槎破虚空 第129章 千般功业一句谗
李林甫咳嗽了两声;摆手示意侍女将铜镜移开。
照镜子是他觉得最不快的事情之一;每每看到镜子里自己日益白发苍苍的脸;他就觉得恼火。
他想起如今在京城中大红的翰林学士李白的诗句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太白尚另有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林甫自己写诗水准一般;贺知章致仕时;奉三郎皇帝之命;他也写了送别诗;但那其实是家中幕僚捉笔。他甚至连字都认不正确;把庆贺别人生孩子的“弄璋之喜”写成了“弄獐之喜”。不过欣赏诗的水准;他还是有的;每每读起李太白的诗句;便觉口齿生香。
所以这个李太白;不能久留于京中。
如同那个叶畅一般;不为己用;又有才;那么早些将之打发了为好。
使女悄悄退了下去;李林甫闭着眼;开始养神。直到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进入了书房;他才睁开眼;淡淡地扫了三子一圈。
三个家伙;没有一个成器的;也就是李岫稍好一些;其余二子;坐享富贵罢了。
“洛阳令杨慎名转来的一个折子;你们看看。”他示意了一下。
折子乃是东都下属偃师令所上;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废话;就是关系黄河漫堤救灾之事的。只不过折子最后;却附了一本小册子;真正有用的东西;便在这数千言的小册子上。
李林甫一直没有出声;只是任由自己三子轮流翻看小册子。
名为《灾后救急方略问对》的小册子;乃是模仿本朝《李卫公问对》的兵法书模式写的;不过是二问一答。问者乃是偃师令白铨与县丞蒋清;答者则是叶畅。
李林甫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们能看懂其中多少;若是能学得上面一半的本领;那么他百年之后;也不必担忧了。
“叶畅?莫非是修武叶畅;前些时日;与韩朝宗走得非常近的?”
李儒看到这个名字;讶然而问;他可是知道;自己父亲对韩朝宗没有多少好感。
因为韩朝宗与李适之走得太近;而李适之与父亲的矛盾日益显现。
“应当就是他;闹得沸沸扬扬的球市;便也是他弄出来的;一年一二十万贯的收益……啧啧。”李屿眼睛亮闪闪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