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有德断断续续的将这个故事给说完以后,杨钊便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看着钱有德略带狰狞的面容,杨钊并没有就此发表什么议论。而是轻飘飘的问了一句:“钱有德,你是聪明人,既然想道留一个备份的案底,那么按照你的聪明就不可能会只留一个,不知本官说的可对?”
钱有德点了点头道:“是有两份,一份藏在家中,交了出去。另一份在……”
“大人。”离去不久的王衡带着三个人出现在了杨钊的面前,当先的是一个颤巍巍的老翁,仿佛随时可以故去一般,后面是两个四十多岁的汉子。
“卑职幸不辱命,找到了这三位。”王衡转身介绍道:“大人,这位是吴老汉,他愿意作证。后面两位的情形也差不多。”
杨钊点了点头,招呼三人坐下。三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见过最大的官儿,不过是郑凯那个县令,如今突然出现一个正五品下的吏部郎中,虽然有望替他们伸冤,但依旧紧张不已,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位上官看起来年龄太小了。
三人自从见了杨钊之后,腰就没有直起来过。
许是看出了三人恭敬之中的疑虑,杨钊当先开口道:“本官乃是三元及第新科状元,永乐杨钊杨子午,不知三位如何称呼?”
一听是新科状元,吴老汉三人的腰弯的更低了,在他们看来,能当状元的,那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这次他们终于有望伸冤了。
吴老汉暗中默念了杨钊二字几遍之后,忽然见了鬼似的指着杨钊:“你,你是当年的永乐神童,杨家大郎?”
杨钊搞不清楚这老头怎么了,一惊一乍的。只好无奈的道:“杨家大郎是没错,至于永乐神童,这个……我好像业已成年了。”
“恩人呐。”吴老汉激动的直哆嗦,趴在地上做五体投地状:“当年如若不是大郎,我一家七口都会死于大旱之中。就连老汉这条命,是因为大郎当年的水车,才活到了今天……”
一个老头竟然给自己行如此大礼,杨钊吓着了,常言长着拜而折寿,这老头的年龄怎么看都有六十,让这样的人拜自己,杨钊觉得自己的小命危险了。
上前一把将老头给扶了起来,杨钊道:“老丈莫要如此。杨钊添为吏部郎中,此次与为民除去这襄城一大害,还望老丈助我。”
“老汉的这条命,今天就交给大郎了……”吴老汉拍着胸脯道。
随后杨钊大致上了解了三人到底有什么冤情等等的,不知不觉间天色便已经亮了起来。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眼见情况了解的差不多,杨钊摆手将陈到给叫道身边,然后如此这般一番,陈到便很速度的办事了。而王衡则负责去周围的村镇去散播谣言,就说吏部的五品暗访使意欲为民伸冤,百姓可以有仇报仇了等等。
然后杨钊一身官府,开始缓缓的向着城门走去,身后跟着钱有德和吴老汉等等私人,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造势。
随着杨钊慢步走过,身后的人越聚越多,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这样直接杀向了襄城的城门口……
第153章:谁更狂?六
杨钊居于最前,一身五品浅红官袍,前后饰雁衔仪委的纹饰,威武不凡的迈着八字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着。
身后是一群百姓,穿什么的都有,但基本都是麻布。这些百姓无不肃穆的走在杨钊身后,并且远离三个身位,以示对于杨钊的尊重。
当知道要为他们伸冤,除去那个横征暴敛的县令的人,就是当年做出水车的杨家大郎,就算是跟县令没有过节的人,都会来帮个人场。时隔八年之久,都畿道这个当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还到处都是大郎井或神童井。
老百姓虽然知识不多,但是却有感恩的心。
一群人浩浩荡荡,庄严且有序的向着襄城城门而去。一路上没有人说话,有的只是步履之声。
守城门的卫卒,差点没有被这种阵势给吓昏过去。但职责在身,却不敢有甚子过激的行动。
杨钊来到城下,只一句:“打开城门。”
卫卒的首领城门卫本来还想跟杨钊打上几句哈哈,然后派人去通知县令,让他做主。可惜的是一看到城下老百姓那吃人的眼神,以及杨钊官服的颜色,立马软了下来。
城门在百姓们的注视之下,缓缓打开。杨钊当先前行,走了进去。随后百姓们,也跟了进去。平时这些卫卒都趾高气昂,但这时却硬生生的掉了个儿。
杨钊带着人们,穿街过巷,直接走到县衙门口。杨钊稍微一示意,吴老汉便迈步上前,抓起衙门口的鼓锤,拼了老命的棒棒敲击了起来。
浑厚的鼓声,立时传播开去,而杨钊同郑凯的斗争也随着鼓声而拉开了序幕。
县令郑凯这个时候正在后院照顾着他那断腿的儿子,闻道有人击鼓鸣冤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前去断案,而是想着怎么惩罚敲鼓的人。
随着鼓声,一个衙役甲懒洋洋的喊了一嗓子:“何人击鼓鸣冤?大人有事,鸣冤之人延后再来。”说完便想走回去。可是抬眼一看,傻了,整整好几百个人将县衙大门之前围的密不透风。